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尚干九旬志愿军老战士:上半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乡建设

http://www.mhnews.com.cn  2021-12-28 11:54:34   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穿过闽侯县尚干镇红新村主干道附近的小巷子,能看到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房子,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林依妹的家。由于腿脚不便,林依妹需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出行。这位90岁老兵的身子骨已大不如前,耳朵也背,那些曾经“镌刻”在脑海中的故事早已无法宣之于口。

  然而,当看到荧屏上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的英勇身影,听到儿女们大声说起那些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事迹时,老人的双眸总会“亮”起来,迸发往昔的精气神。

在战场他舍生忘死,不辱使命

   “虎虽老矣,威风尚在”,看着林依妹,记者脑海中不由闪过这一句俗语。

  70年前,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先后担任过通讯兵、警卫员,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他在战场上杀敌,在硝烟中入党,荣立过一次三等功。

   退伍几十年来,他很少主动提及自己立功的过往,跟儿女念叨最多的是牺牲的战友们。

  “老伴年轻时候跟我说,他于1951年自愿参军入伍,随部北上奔赴朝鲜战场。最初担任的是战场上的通讯兵,负责将重要情报和上级的指示下达到其它营地去。”林依妹的妻子杨美英告诉记者。老林不止一次和她说过,当时朝鲜战场每天都是枪林弹雨,战火压顶的惨烈和失去战友的悲痛,绝非如今的影视剧所能描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那个年代,每一位志愿军战士心中时时刻刻秉持的信念。

  1952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调集大量兵力、大炮、飞机,对志愿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在这场战役中,作为通讯兵的林依妹,被排长嘱托去其他排送信。待他晚上送完信回来,发现自己所在的战壕,早已被敌军炸烂,战友牺牲了一大半,就剩下不到十人。

  “父亲说,当时他既伤心于战友的牺牲,又切齿痛恨美帝的残忍,恨不得立即上战场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排长看他很冲动,急忙拖住他。还特意将他推荐到团部做警卫员,叮嘱他一定要活着回来建设国家。”林依妹的二女儿林雪玉动情地说,正是由于这位老排长的叮咛,成就了他们一家如今的三代同堂。

  “自小,父亲就一直和我们说,他带着战友的期望活着,要好好替他们看看新时代,看着中国一步步富起来、强起来!”林雪玉说。

回故乡他一心为公,乐于助人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抖落征尘,解甲归田,深藏功与名。林依妹的人生可说是泾渭分明——上半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乡建设。

  1957年,林依妹复员后,被安排在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十六局)从事后勤工作。在工程局,他做过电站采购员,担任过食堂相关负责人,负责各处的后勤保障。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林依妹尽职尽责把这份工作做好,从未出过一份差错、接过一份投诉。期间,他还多次受到党组织通报表扬,十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老人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热心助人。邻里乡亲有困难,他都会及时出面帮忙解决,大家对他赞不绝口。

  “我出生的时候,老林就去朝鲜保家卫国;我成长过程中,听村里长辈讲过不少关于他故事,大家都很钦佩他,觉得老林是个勇敢的老战士,热心的好邻居。”邻居林德兴这样评价。

  “舍小家、为大家,爱国才能更爱家。”“热忱待人,帮人就是帮自己。”在儿女年少时,林依妹就将这些理念作为家风,时时刻刻用自身的行动来引导子女。

  “父亲对我们影响很大,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从小就知道要报效祖国、乐于助人,要像父亲一样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林依妹的小女儿林雪萍说。

  如今,林依妹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的几个子女从未嫌弃过老人麻烦,而是主动轮流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这一切,除血脉亲情的缘由外,只因他们深知,是父亲等老志愿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才铸就了今天和平、幸福、安宁的生活。父亲,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永远伟岸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