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百年寻根,青口镜上这支陈氏宗族留住了乡愁

http://www.mhnews.com.cn  2021-10-18 08:29:53      【字号

  乡愁,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乡愁,是点滴在心的家国情怀,是由文脉延亘的认同感,是刻骨铭心的一句“我从哪儿来”!在青口镇镜上村有一支陈氏宗族,其先辈们为了知晓自己的根源,自清初起便不懈地寻觅了近百年,终于找到了同根同族的族亲;而其后代宗亲,为了留住“乡愁”,阖族聚资建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宗祠,成了当地陈氏家族永远的精神依归!

  百年探源数世寻觅明根本

  镜上村地处五虎山东侧、乌龙江南岸,故属闽县内七里之还珠里。镜上村四面环江,乌龙江的支流陶江绕村北向、镜江穿村而过;福泉高速、福厦铁路、316国道等纵横交叉,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镜上村面积约0.76平方公里,全村共 823户,人口2953人,分为12个村民小组,村内有陈林两姓聚居,其中陈姓差不多占了近一半人口。”镜上村文化协管员、陈氏宗亲陈才务告诉记者。

  陈才务说,镜上陈氏是由螺江陈氏分衍而来。明洪武年间,其先祖由长乐玉溪迁徙福州,定居后经数代繁衍,到明朝清初,螺江陈氏家族人口骤增,遂决意将家族分出数支,各奔东西。一支迁往宁德,一支由镜上陈氏先祖陈世美带领迁往七里镜上。

  “先祖迁居到镜上村后,因为朝代更迭,导致族内谱系遗失,族人渐渐不知道宗族历史,不晓得自己根从何来,失去了精神上的信仰!”陈才务说道。到清康熙年间,随着战乱渐渐平息,陈氏族人开始了近百年的“寻根”之路,他们多次派族亲到福州各地的陈氏家族中寻访资料、查阅族谱,终于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通过族谱和宗族遗留的点滴线索,宗亲们从迁居螺洲店前村的陈氏家族中找到了宗族的源流,明晰了自己的根本。

  此后200余年间,镜上陈氏家族同螺洲陈氏相互扶持,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度浮沉。特别是在解放前,镜上村设立有镜上党支部,发展了十几位党员和革命五老成员,大多数都是陈氏宗亲,他们在省委城工部的领导下抗租减息,与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建立新中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镜上陈氏家族人丁兴旺,现驻村户数达410户,人口1513人。宗亲们陆续外迁到祥谦镇卜洲中厝、福清馆口等处,也有宗亲旅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数十年间,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镜上陈氏的宗亲们在各行各业中,努力拼搏,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包括国务院参事、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陈全训在内的官员、经济学者、企业家,还有近百名毕业或就读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宗亲。他们有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的研究学术,撰写论文;有的兴办企业、发展生产,都为建设祖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朝建祠精雕细刻巧琢磨

  镜上镜江陈氏宗祠,于2006年在镜上村前洋奠基。宗祠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气势恢宏、布局合理,祠内可同时容纳超过1000人聚集活动。

  在镜上陈氏宗亲们的不懈努力下,这座气势宏大的宗祠的规模和建筑质量在青口镇众多的祠堂中也属上乘之作。

  传统的宗族理念中,祠堂的规模通常是宗族盛衰的“晴雨表”,故而筹建镜上陈氏宗祠一直是历代陈氏先人的心愿,从2005年起,镜上陈氏家族就开始筹集资金计划筹建祠堂,历时一年方才建成。

  “我们之前祭祖等大型活动,都是去螺洲陈氏宗祠参加,虽然大家同根共源,可是宗亲们一直希望可以在村内有座属于自己的祠堂,因此得知要建造祠堂的消息后,全族上下踊跃捐资、还有大批外嫁的亲属、友人、社会贤达也热心捐赠,共计筹集了300多万的资金。”陈才务感慨地说道。

  数百万元资金的投入,以及之后陆续建造的食堂、祠堂文化大楼等建筑,让镜上陈氏宗祠设施齐全、美轮美奂。步入“镜上陈氏宗祠”,这座规模颇大的宗祠建筑,顿时让记者眼前一亮,叹为观止。虽然它没有螺江陈氏宗祠那样历经沧桑,但其华丽中蕴含典雅,庄重中不失古朴,可算是现代建造的宗祠建筑中的一座精品。镜上陈氏宗祠总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主体部分为3000多平方米,这样大的开间面积使得宗祠的设计宽绰有余,毫无狭促之感。宗祠的设计严格按照旧规制式来布局,从大门到正厅,从房梁到雕刻,无一不是精湛设计。

  宗祠正厅中央,安放着陈氏各位先祖的神主牌位。大厅正梁高悬“世德堂”陈氏堂号,正对面是一处彰显天下陈氏源流出处的“舜裔堂”牌匾。大厅内还有诸如《帝师》《一代宗师》《三部尚书》等重量级牌匾,皆是参照螺江陈氏宗祠一一复刻而来,表明了两支宗族间的紧密的联系和同根共源,激励着子孙后代为了家族的辉煌继续努力奋斗。

  可以说,镜上陈氏宗祠,在设计和建造方面,为县内不少姓氏建造新宗祠起到“样板”作用。“这座恢宏壮观的宗祠建筑,让我们族人自此有了一处精神寄托的场所。每次阖族举办活动,看着宗亲们热热闹闹的场面,一股荣耀之心就油然而生。”陈才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