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旧城改造 提升城市品位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1-03 09:56:53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县城新貌。 邹义东 摄
漫步县城大街小巷,满目绿意,整洁的街面人来人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滨路上两排路灯沿公路伸向远处,流光溢彩。人们说,如今的县城更美了、更靓了。而这变化中,倾注了县政协委员情系县城建设的不少“深情”。
闽侯县城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4.86平方公里,居住着甘蔗街道大部分的居民,新城区属于新开发的地区。近些年来,闽侯县经济飞速发展,老城区的各种基础配套和居住环境,已渐渐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在去年召开的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陈秀美就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城旧城改造步伐,着力提升县城品味的建议》。“旧城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难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有碍形象,必须要加快旧城改造加以妥善解决,配套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否则,旧城遗留问题会直接影响新城区。”陈秀美说道。
如何为市民提供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如何让一个旧城区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闽侯,山水闽侯”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县城改造工程,先后建成江滨路、滨城大道、花园路,旧城改造abc三条道路,总长度约为12公里,同步配套建成雨污干管12公里,较大程度的改善了我县城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并逐步完善城区交通路网,截止2015年底我县新建道路总长52.31公里,配套雨污干管总长49.62公里。“现在县城的道路交通非常方便,开车去市中心从江滨路上三环,只要十几分钟,真是快!”谈及县城道路改造后的感受,家住甘蔗街道的居民林先生欣喜地说道。城区交通路网的建设完善,不仅满足了居民快速通行福州市区的需求,也让闽侯县城与福州都市区贴得更紧、更近。
除了完善城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城区环境整治也是关系到县城发展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安平浦是县城一条重要的内河,然而,近年来因生活和工业产生的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在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中,县政府加大投入整治安平浦内河,对两岸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并随即加大了对安平浦的清淤疏浚,清除了河床的淤泥,砌起了层次分明的护坡;同时加大对内河沿线工厂的监管,有效杜绝了工厂将生活垃圾和废料倒入河内的现象。此外,还强化了日常的巡查工作并对内河水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质有异常,就立即查明原因消除污染源。一系列举措,彻底改善了安平浦的面貌,让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围绕老城区改造的全面提升,我县将拟建设新的生活垃圾运转站,该转运站建成运行后,可将县城所有生活垃圾压缩打包后运往连江垃圾焚烧厂,现有的垃圾填埋场也将做封场处理。此外,针对县城没有公共交通枢纽,车辆难等问题,结合我县城区实际情况,将拟建设甘蔗学院路、校园路与昙石山大道连接处两处公共停车场,预计可增加公共停车位约144个,届时将有效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县城环境是一个县整体形象的缩影,更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初印象”。伴随县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县城面貌正在经历一场“质”的蜕变,如同凤凰一样涅槃重生,让人感受到县城建设快速发展的蓬勃气象。
(闽侯乡音 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