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我和街心公园的那些事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7-11 10:37:04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对久居甘蔗的人来说,街心公园并不仅仅是一个公园,它或许并不美丽,甚至早已跟不上时代,但是在许多甘蔗人的心中,它承载着我们数不清的故事和回忆。如今,它开始改造重建,迎来新生。我们想借助看似生硬却饱含温情的文字,追寻有关它的记忆。

  〔闽侯县街心公园位于位于城区街心路西段,这里原是一口臭水塘,总占地面积1.78公顷(其中水城0.58公顷)。1982年由建设局组织施工,改造工程总投资52万元,于1984年建成。〕

  街心公园夜景。吴心钰 摄

  街心公园亭中——相濡以沫。吴心钰 摄

  街心公园的情怀——我与“街心公园”的故事

  “情怀”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因为有情怀,也许一样原本与你看似无关的东西,却也让人感慨万千。

  我与“街心公园”的第一次“见面”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了。1993年夏天,那还是刚刚开始听“小宝贝”,用卡带磁带听录音机的年代,李宗盛的那首《鬼迷心窍》正在走红的年代。我代表学校参加在闽侯一中举行的初中组的化学奥赛,当时的福古路还是一条小路,在堤坝边。车子从福州开到甘蔗花了一个多小时,一路颠颠簸簸。就像网上常说的那句“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样,真心感觉有时一条路走着走着就是一生。参加完奥赛我就在甘蔗街头闲逛了一会儿,时过境迁能记得的就是,当时街心公园两旁杨柳依依,还有电影院门口的雪糕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那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未来会和这个叫作“甘蔗”的小县城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鬼使神差地我便来到了这座小县城工作。一晃11年,每天穿梭在这座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小县城”,我见证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见证了一条条道路施工通车,三环、江滨大道、新区建设、江滨湿地公园……“甘蔗”终于有点县城的“甜”味儿了。

  每天都从这里走过,走过春天柳枝的抽芽,走过夏季呱噪的鸣蝉,走过秋天一地的落叶,走过冬日的萧瑟。人的情感就是那么奇怪,当他在你身边时,你从来不曾觉得他的美好,可是当有一天,他说要离去,你才觉得他的美好。是啊,当我看到“街心公园”的那个蓝色围挡时突然间心中那份失落涌了上来,突然间觉得他曾经给过我们那么多美好回忆,夏日里柳荫下的凉意,许多人在凉亭里的闲坐,池塘里婷婷的荷叶……这里,留下过许多人的爱恨情仇,许多人的酸甜苦辣,许多人的悲喜情怀……

  ( 微堂和乐)

我和街心公园的那些事

  我是县劳动局退休者,今年81岁了,已是耄耋之年,我亲历过县治搬迁和建造街心公园。最难忘的是县城甘蔗镇的巨变。曾记得县治由螺洲初迁此地时,那是窄小的两段不及百米的街道,一段是化龙村的亭下街,一段是长江村的十字街,窄狭的街道昏暗的路灯和低矮的房屋,浓重的农村气息,鸡鸭满街跑,牛屎猪屎满路拉。县城到福州城公交车各一辆对开,车费一毛八分钱,车辆半点钟才来一趟,乘客们一哄而上,别说没座位,连站立脚跟都难着地,人挤人堵得好像“毡柴杷”。车站设在南门兜出了城就是土路,七转弯八转屈,一路颠簸点把二点钟才能到达终点站。县委县政府机关办公借用甘蔗华侨中学校舍,工作人员住家租用民房或自己塔盖简易棚屋。群众形象当时县城是“小小甘蔗城,两间杂货店,县里打屁股,全城听得见”。如今天翻地覆,高楼林立,街心公园曲径通幽,街景辉煌繁华,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令人暇想不尽啊!

  这里就参加建造街心公园的一些趣闻轶事以飨读者。

  建造公园需要钱,当时县财政年收入只有数千万元,不及现在收入数十亿或成百亿元的十分之一。建公园缺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动全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义务参加建设公园劳动。采取分段包干限期完成任务,艰苦创业,百战多,为了建造美好的家园,干群热情高涨,大家披星载月,挑灯夜战。我所在单位县劳动局分配包干工程地段是现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大门对面那一段。如今在那里的街心公园池塘岸边生长着一株耸天矗立的大树,学名乌柏,俗称“芹 臭”或“虹 臭”。三十多年前的1984年是一株天然野生的小树木,当时生长位置在待建街心公园荷花池塘的中间处,成为施工的阻碍物,如何处置,众说纷纷,有说小小树仔砍掉省事,有说这种树稀罕可以做药物,将来树大还可以做风景,应该移植留着。当地有一个村民听了回到家里摸了柴刀,直奔这株树木欲砍伐自家当柴火用,被我局局长林守聚同志制止,拉扯中守聚同志手背被这个村民柴刀划伤鲜血淋漓,村民见状自知理亏,逃走了。守聚同志度量大认为是肇事者无意误伤且能够保住乌柏不被砍伐了,就不去追究责任,当时这株乌柏大小差不多像锄头柄,高度一人一举手2米左右,黑不溜秋的一株名不见经传的,何以能够保护下来呢?是因为在场者林守聚、王发平、黄升平、林章耿、陈阳寿和我等人都是农村出身,从小就跟大人参加农事活动,如诗云:“……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颇熟识农村树木特性作用。乌柏(芹 臭)在民间珍惜其治病神奇效果。经商量决定把这株乌柏树从需要开挖造池塘位置,移植到新址,移植时颇费周折,我们五六人自己动手把树木挖起来,用稻草绳包扎根部大家七胶八手,手扶肩扛移把树木往距离原地十多米处重新栽种,在重新栽种时有人围观,看到我们用锄头柄往新栽树根部用力打压,很不以为然,问用力打压是否会伤及新栽树木,我听了引用农颜“栽树不打紧,等于白费劲”。凡是新栽树木树头根部都得打紧踏实才能把树根与土壤紧凑有利吸收水份保障成活,闻者点头称是。栽好树,为保证其能够成活 ,我们还用几条木条把新树木抵住,砍些棘条围起来,还怕不保险再用布条写上“风景树请共同保护”挂在上面并且三天两头浇水观察生态,待到第二年新春长出新枝叶算是成活了,我们才放心欢喜。

  建造街心公园和我们建造县劳动服务大楼恰是同时间进行。当时自筹资金独立自己建造工作场所的只有县邮电大楼和县劳动服务大楼,我们资金来源是知青办主任林守聚会当家理财,节余了一些经费又向省市劳动部门申请不上缴留县转移建造劳动就业经费。县劳动大楼座落县城中心区,紧邻街心公园,位置优势“人杰地灵”,“生财之道”,“要吃鱼汤七十二”,“欲取之必先予之”,县劳动局欲需要这块土皮,必须出钱替街心公园征用与劳动大楼毗邻处的三亩面积的村民宅基地,然后无偿贡献建做街心公园和筑马路使用,我们服从大局也就办了。街心公园西边那一株榕树也有劳动局出资部分,当年幼龄小树,如今参天大树亭亭如华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向春”,劳动局办公楼与其近邻,局里同志闲暇之余,喜欢在榕下歇息攀讲,还有公交劳动局车站旁边那株形状如曲尺弯的榕树造型很奇特,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老同志突发奇想人工制作的现在也可算一道风景线吧。

  古云“百年树人,十年树木”“万丈高楼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现在这株乌柏(芹 臭)当30多年前我们移栽时是很不起眼的小树木,如今长势旺盛,枝繁叶茂,高大挺拔,腰围一抱围,高约10米,生机盎然,郁郁乎葱葱,耸天矗立于公园用地岸旁,树好像通人性,因为当年我们救护它是于“刀下留情,笔下超生”,我对这株树情有独钟,凡是每次到县城都特地屹立树下举头仰望留连忘返。连想翩翩。一棵树留住了一段历史,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岁月,追溯忘却的记忆。在万众游览地街心公园里能够生长着这样一棵生机勃发、茁壮高大的珍稀树木,实属难得可贵。物以稀为贵,乌柏树全身都是宝,绿意婆娑可以供观赏,叶枝皮根花果可以供作药物疗疾,它灵性独钟街心公园,锦上添花。“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希望人们对这棵珍稀树木善为保护好。

  (林光文)

  修建中的街心公园。 纪玉屏 摄

  关于“街心公园”的浅墨初白

  求学、工作,细细算来,我已在甘蔗生活近十载,“街心公园”于我,在儿时的记忆里便已存在,但细细想来我与它的交集却仅是无数次的路过,似乎与它有关的故事都是别人的。

  街心公园位于县城的中心区域,总面积不过1万平米见方,从东头一眼便能望穿到西头,小巧如他或许都称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但记得小的时候,每每听大人们说起,总觉得那是一个神奇的所在,似乎县城人民所有的生活都围绕这个公园展开。儿时的印象中常听大人说起“街心公园往左就是某某商场”、“街心公园右手边就是文化馆”、“街心公园往前五十米就是电影院”诸如此类不计其数,似乎到了街心公园就可以到达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当然,长大后懂得了那就是传说中的“地标”,小巧如他却也为无数人指明了方向。

  儿时的记忆里,街心公园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想照个相,他们会告诉你“街心公园边上有照相馆”,想买个衣服,他们会告诉你“街心公园边上有个商贸城”,当然,他们还会告诉你街心公园边上有你可以吃饭的饭馆、有你玩游戏的游戏厅、还有图书馆、电影院等等。于是在儿时的印象中街心公园还可以承载生活的一切,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玩。

  渐渐长大,每每经过县城依旧绕不开“街心公园”,然而遗憾的是,无数次的路过,我却始终不曾驻足。一座凉亭,一拱桥,两岸垂柳,一戏台,“街心公园”小到你不用细究就看穿了它的全部,如今它身边的繁华与热闹也随着城市的改造而逐渐式微。它见证了县城三十余载的历史和变迁,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出视野,随着新城的建设人们的休闲娱乐有了更好的去处。

  烈日、蝉鸣,又是一个盛夏。当我沿街而行,再次路过,我已不能走进它,一道蓝色的围墙,分隔了它的过去与未来,再见也注定不是旧摸样,但或许偏偏就是这个小小“街心公园”让我懂了变迁和时间的力量……

  (江炳)

  浪淘沙—我与街心公园

  陈幼瑜

  看郁郁葱葱,

  绿树青榕,

  琼枝招展鸟从容。

  日暖街心花草茂,

  蝶舞双龙。

  步小径亭中,

  池水淙淙,

  莲香鱼戏自西东。

  石椅竹丛常作客,

  满脸春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