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打造特色宣传 倾情为民服务

http://www.mhnews.com.cn  2015-11-02 16:31:54   来源:闽侯乡音    【字号

  白沙镇计生办副主任兼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沈连荣(如图),从部队士官转业到镇计生办工作13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打造计生特色宣传和倾情为民服务,深受群众的赞扬。在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该镇被评为“闽侯县计生先进服务县示范镇”,他所包干的孔元村被评为“全国协会工作先进村”和“全国计生协会村居民自治示范村”。

  打造计生特色宣传

  为了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建设人口文化工作,沈连荣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四大特色。

  精心在孔元、溪头两个村制作两个24米长、图文并茂、内容新颖的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人口文化长廊,并组织各村参观学习,推动全镇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工作。在全镇25村居都创办人口文化图书角,配置100本以上计生各类书籍和设立人口计生宣传栏。

  沈连荣还将人口文化融入农村公园文化。2011年,孔元村定为福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并创办成旅游观光休闲村,外地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他积极争取镇、村领导的重视,在该村创办占地3亩的农民文化公园,并与闽兴公园一起增设一批设计精美的人口文化画廊、计生宣传画和蝴蝶型、桃李型、苹果型的计生宣传标语画,使外地观光的游客和晨练的村民都能受到计生国策的熏陶教育。

  沈连荣充分发挥白沙“四大古镇”(即历史文化古镇、商业旺镇、交通要镇、工业重镇)文化底蕴浓厚和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积极邀请镇计生协会理事和白沙瀛山诗社25位中老年诗词爱好者,组织创作编印《白沙人口计生诗词集》、《人口文化诗词集》两本书,共收编诗词和楹联275首,运用民俗与乡土文化和现代与古典诗词、楹联宣传计生国策,其中38对春联被县书法家协会选用作为”三下乡”题写书法的内容,形成闽侯县乡镇计生宣传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此外,他积极协调争取民营企业闽兴编织品有限公司配合,投入6万元创办计生宣传服务室,配置液晶电视、电脑、卡拉OK、健身器材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书籍等文化设施,并创办人口学校、计生宣传指导室和避孕药具发放室,完善了计生宣传设施。

  倾情做好生产帮扶

  在实施全面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中,沈连荣倾情做好计生家庭生产帮扶,帮助她们过上好日子。他精心用好“幸福工程”无息借款项目,几年来不辞辛苦地与各村干部、协会会长一起逐家逐户深入受助的70位计生贫困母亲家里,指导她们根据各自特长和各村地域条件,发展种植橄榄、柑桔、各种蔬菜和饲养猪、羊、鱼以及入股进私企务工等多种生产项目,依靠劳动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梧桐下村计生户程燕钗,过去单靠种水稻,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她萌生申请“幸福工程款”创业致富的念头,沈连荣与村干部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认为她家附近土地平坦,土壤肥沃、用水方便,就指导她种植新快的特色蔬菜,连续三年每年都提供“幸福工程”无息借款一万元。在他和村两委的帮扶下,程燕钗搭起种菜大棚,种植白菜、包菜和莴笋、四季豆、蚕豆等特色蔬菜20亩,夫妻俩起早摸黑、辛勤劳动、科学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几年来都卖出好价格,外地蔬菜商还把大卡车直接开到田头收购。这几年,她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盖起400平方米的新房子,购置液晶电视、家用电脑、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各种家用电器设备,过上了小康生活。

  为计生困难户送温暖

  多年来,沈连荣把为计生困难户送温暖和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唐举村独生子女户江惠平,丈夫患白血病不幸逝世,留下大额外债。她悲痛欲绝地望着14岁的儿子,心里焦灼万分,一直在想今后生活怎么过。沈连荣得知后,立即上门慰问,并向镇、县计生协会汇报申请,帮她争取到生育关怀慰问金1500元;还与村两委商量,帮她在刚入驻该村的民营企业延福橄榄加工厂找了一份每月有1500元收入的工作,解决了生计问题。为了帮助她还债和改善今后生活,沈连荣又与村两委商量,根据该村适宜种橄榄有利地形,为她申请到“幸福工程”款一万元,帮扶购买橄榄种苗200株,种植橄榄25亩,增加收入。江惠平十分感激地说:“沈连荣副主任和村两委,为我和儿子今后生活考虑的十分周到!”

  白沙社区独女户女儿林君2013年8月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北方民族大学。她父亲在几个月前患脑癌逝世,母亲是残疾人,老奶奶年迈体弱多病,平时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面对家境困难和面临缀学的逆境,这个姑娘泪如雨下,心情十分痛苦。沈连荣获悉后就与社区干部前往看望和安慰,为她向县计生协会争取到爱心助学款5000元,又向福州市计生协会争取到生育关怀紧急救助款3000元,帮助她解决学费、上学路费和入学后部分生活费。林君入学后,沈连荣还经常到她家看望慰问,在春节、母亲节安排走访慰问时,还分别向她母亲和老奶奶送去500~1000元慰问金。林君十分感激地说:“我能圆大学的梦,多亏沈叔叔的帮助,他虽然不是我们家的亲人,但是对我们家里的关心、关爱胜似亲人!”

  (闽侯乡音 记者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