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校一特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9-22 15:32:10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闽侯新闻网讯 当我们看到德育兼备而好学向上的学生们,一个个彬彬有礼又可爱有加的样子,让人想起曾经的郊区薄弱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如今已逐步健全发展,登上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舞台。我们不禁要深思:是什么让这些学校告别了落后?是什么促进他们有了质的提升?其实在县教育局看来,答案就是“一校一特”,应让每一所学校找到自己卓越的领域,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创新。

  新校,何以标新立异?

  9月初,建校不久的上街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初中生。该校去年正式招生,目前招收小学一到四年级,以及初一年段,共有学生510多名。

  “我认为学校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积极转变办学思路,推进学校从‘硬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型,我们以‘四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留住学生,打造学校特色。”上街实验学校校长王瑞气说道。

  校长是“领头雁”,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王瑞气原是福州实验小学的校长,退休后被县政府聘请担任上街实验学校的校长。“师资作为第一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的素质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王瑞气说。他介绍,上街实验学校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多数是新招聘的老师,都是90年前后出生,学校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公开课、严格规范见习期考核制度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更有效的促进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今并不唯分数论,王瑞气的观点是,学校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自律的生活习惯,带动学习自觉性。再辅以举办“艺术节”、“读书大王”竞赛等模式,挖掘学生特长,增进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组织学生到大学城校园参观,感受高等院校氛围。

  如何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有鉴于此,王瑞气提出了打造“干部主体”的理念,他大胆地栽培青年教师,交付人事、德育等部分管理岗位。“学校给他们锻炼的平台,他们也珍惜学习机会,激发潜能,展现能力,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王瑞气表示。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孩子影响不容小觑。王瑞气说,作为“四位一体”的之一的“家庭主体”尤为重要。上街实验学校创新性地将家庭带入参与学校管理。每学期都会开展家长课堂,传播学校管理理念,同时,学校还有校、年段、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并设定“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每学期有一天时间到各班级听课、了解教学水平。“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对家长素质是一项考验,我们还将成立家长学校,每周开课,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理念和技能。”王瑞气说。

  学校地处上街大学城,给新校带来了独特地域优势。“学校自身定位要高。面向大学城就要充分利用大学城资源;植根闽侯县,就要充分领会旗山文化、根雕文化等,与闽侯县教育文化接轨;追求高品质,就要提升教师、学生的品位;培育高素质学生,就要真正将其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王瑞气总结到上街实验学校的特色。

  彰显特色,优先发展教育资源

  “只有构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快速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在我县,以“一校一特”为目标,许多学校都在推进项目建设、挖掘教育资源。上街实验学校的做法,正是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凸显“一校一特”,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打造优质教育的一个例证。

  在青口小学学区,陈炳建校长也饶有兴致谈起了“一校一特”,他同样赞成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办学。随着青口校区拥有的独特资源,他认为学校应找到自己卓越的领域,如:人才辈出的学校可以挖深人文情怀,富有历史底蕴的学校可以以史为鉴,自然资源丰富的学校可以依托资源开发特色,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广,惠及更多人。此外,在青口学区还打造了先进教育理念的施展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库,将优秀电子教案、影音资料等材料汇总起来,便于师生下载,更好的学习运用。

  “我们着力从硬件投入、教师管理、学生培养与素质教育四个方面提升教育力量。”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陈岚介绍,在硬件投入方面,全县实现了100%学校都能接收远程教育资源、100%学校都能安装了智能广播系统、100%学校“班班通”、所有中学及中心小学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教师管理方面,县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努力促进优质学校教师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的常态化流动;在学生培养与素质教育方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县教育系统屡获肯定:通过教育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中期评估验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暨教育“两项督导”评估验收等。

  (闽侯乡音社 记者 纪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