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正文

如歌兰圃山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9-02 08:32:44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站在山脚,与兰圃山相互凝眸的那一刻,车行路中对其伟岸险峻的想象嘎然而止。这座离省城福州约二十公里的山,不高大,山岭连绵起伏。在六月阳光的照耀下,兰圃山显得恬美清俊,生机盎然。但这山吸引我的,是她的故事。

  在山下村民老林的带领下,我们选择了一条车履兼行的便捷山路上山。上山的路,一会儿是水泥路,一会儿是土路,蜿蜒盘旋。山中一片蓊蓊郁郁,秀拔的松树、樟树像山的卫士,有色彩的野花似繁星点缀,时而还听到悦耳的鸟鸣声。放眼四望,山峰傲然挺立,山势峭拔清健。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兰圃抗日英烈纪念碑所在地。纪念碑位于兰圃山山顶的大泥窝,绿树环抱,肃穆静怡。老林介绍说纪念碑竖立之处,是他的乡贤即抗日游击队员潘秀铨壮烈牺牲的地方。伫立在抗日英烈纪念碑前,我心怀敬意,静思虔想,神驰遥远。七十年前,脚下的这片土地血雨腥风。

  一九四五年,于我们家国是一个黑云压城的年代。这年的五月二十一日,驻福建长乐日军一分队十二人,从长乐窜到闽侯县(时称林森县),白天袭扰闽侯尚干的平原村庄,晚上闯入闽侯兰圃山下的兰圃村村民家中,抢夺粮食,宰杀家禽,还残忍杀害了黄大妹、潘秀基两位村民。兰圃村群众闻之义愤填膺,在中共兰圃地下党支部带领下,持着大刀、鸟枪、锄头和木棍等器具,分两路向日军驻地进攻。一路埋伏在居高临下的兰圃山大顶坪峰等待伏击,一路迂回包抄接近日军。当时,日军正在兰圃山的坪里埕埋锅做饭,游击队员乘机瞄准日军,开枪扫射,八个日军即刻毙命。其余日军仓皇反抗,激战中游击队员潘秀铨中弹牺牲,村民更加愤恨,纷纷向日军冲杀而去,又接连杀死两名日军。余下的两个日军慌不择路逃窜,遭沿路村民的围堵而相继自杀。这一刻,云黑风啸,兰圃山和山下的儿女们吞咽下悲愤的泪水。

  老林哽咽地说,兰圃围歼日寇的事轰动整个福州城,其中潘秀铨烈士事迹也广被传颂。这位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他于一九三九年就加入了党组织,一九四一年加入兰圃抗日游击队,多次参加抗击日寇的斗争。潘寿铨烈士的亲人为了纪念他,特别给女儿取了个名“潘征日”。二00三年,兰圃村委会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村中英烈们,在潘秀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了抗日英烈纪念碑。

  置身兰圃山山顶,聆听着壮怀激烈的往事,端详着这片幽静恬美的山林,欣赏着林木果树在和煦的阳光雨露下自由自在地成长、欢笑,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和平幸福的弥足珍贵。我更知道,我们生活的根脉深处有先辈鲜血的滋养。这种感知,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长期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而言,也许渺远,但却是心灵真实的声音。

  继续追寻峥嵘岁月的足音,生活在兰圃山下的一位九十多岁老人的人生记忆,让我更加深切体悟到兰圃山和山下儿女们的血脉中镌刻着一种精神。这位老人叫潘国金,潘秀铨烈士的胞弟,有着七十七年党龄的老游击队员,说起往事依旧滔滔不绝。

  山下的兰圃村,地处福州的南大门,东接长乐,西眺五虎山,南延福清,北临闽江,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生活得清苦但坚韧。无疑,这样的兰圃是培育革命精神的理想沃土。早在一九三一年,苏维埃组织就派人以商贩身份到兰圃,结交兰圃知心农民为朋友,开展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活动,并建立起了三十多人的苏维埃武装队伍。第二年,一场“欢迎红军入漳(州)、争取全省苏维埃胜利”的会议在兰圃山召开,点燃了兰圃儿女乐观的革命激情。一九四一年四月,兰圃又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三下长乐,六击日寇,成绩斐然,受到了中华华东局的表彰。

  抗日战争胜利后,兰圃儿女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就投入解放战争的洪流。林森官和闽江地下航线的故事便是这岁月中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九一九年出生在兰圃佃农之家的林森官,打小就随祖父辈驶木帆船,过着漂泊苦难的生活。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就担任兰圃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一九四五年底,根据福建省委加强闽江航线的指示精神,一支以先进农民为主的木帆船队建立,林森官担任闽江运输船队支部的负责人。船队以运农用土杂肥和瓜果蔬菜为掩护,护送党的领导干部过境福州,运送枪支弹药、电台设备、军需医疗生活保障等物品,沟通闽东、闽南、闽北和闽东等地革命联络活动。林森官地下航线,是福建省委、区特委与福州地下党保持横纵联系沟通的主要航线。一九五九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地下航线》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塑造了以主人公林森官为代表的地下航线中一批党的优秀儿女的艺术形象。

  不仅仅有林森官,在兰圃儿女中还有众多平凡但也不平凡的。他们对党对革命忠诚,却始终把生命置之度外。一九四八年秋天,中共福(清)、长(乐)、林(森)中心县委进驻兰圃山,与兰圃农民党员、地下游击队伍密切配合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兰圃儿女冒险为县委机关的同志提供后勤保障、交通联络、出行活动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彼此结下了鱼水深情。兰圃山,当年被称为林长边区的“井冈山”。闽江地下航线的主要领导人苏华大姐,建国后还时常回兰圃看望曾经同吃同住的乡亲。在一九九三年回兰圃时,她曾深情地赞颂兰圃乡亲,说:“从一九三一年党组织派人来兰圃村开辟工作以来,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发动群众、抗丁抗租、地下航线、组织游击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拍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是的,苏华大姐的话语是发自内心的。兰圃儿女用朴实自觉的行动,同党风雨同舟,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打拼,诠释了兰圃人民的可贵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九八六年五月,兰圃村被福建省政府定为老革命根据地基点村。福、长、林中心县委活动故址,即今犹在兰圃山顶的一座土木结构小平房,被辟为兰圃革命红色纪念馆。老林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兰圃乡亲,始终在关心着乡亲们的生产和生活;兰圃乡亲们也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

  兰圃山和山下儿女们的故事,只是党领导的中国波澜壮阔革命战争岁月中的一个小音符。但我想,正是那年在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音符,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浩然乐章。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籍此写下以上的文字,因为想歌唱那段岁月中平凡但应被记住的人和事,因为相信只要党群一条心可以克服任何的艰难险阻。

   曾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