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抗战遗址“换新颜”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7-29 09:38:23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古驿道。

  修复前,志雄关杂草丛生。

  修复后,志雄关焕然一新。

  大湖之战是福建抗战史上首次大捷,改变了抗日战争东南格局。而位于大湖乡的志雄关作为大湖之战的重要遗址,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后却久久未能修复。今年,恰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县完成了对志雄关的修复。近日,记者来到大湖乡,重游当年抗日战士们浴血奋战过的志雄关。

  抗日遗迹的没落

  从大湖乡政府驱车约一公里,再步行三分钟左右,便能看到一条石板铺成的古道,这里过去杂草丛生,如今却被平整得很干净。大湖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星文告诉记者,这条古道是大湖乡的古驿道,也就是昔日从闽侯进京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人管理,古驿道渐渐被杂草埋没了,“重修之前,古道上真的很乱、很脏,我们组织人员将其清理了一番,重现了昔日古道的模样,今后游人可以到古道上走走,凭吊这儿昔日的繁华。”陈星文如是说。

  沿着石板路往山上再行三分钟左右,便能看到一个狭隘关卡。关卡正上方写着“志雄关”三个大字。陈星文说,这儿过去叫做寨上关,始建于宋朝,七十四年前,时年35岁的郭志雄在此誓师,亲率一支敢死队与日军奋战,遭重机枪狙击不幸牺牲。1945年,为纪念郭志雄,寨上关更名为“志雄关”。

  然而这个福建抗战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方,却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刻有志雄关的石碑长期散落民间。直到今年3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县科技文体局来大湖乡开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情况复查之时,才了解到志雄关的现状。“得知情况后,省文管会和县科技文体局非常重视,决定联合拨款36000元对志雄关进行修复,历经磨难的志雄关才有了修复的希望。”陈星文感慨道。

  志雄关的修复历程

  修复资金到位后,大湖乡立即启动了修复工作,令人想不到的是,由于事先没有做好沟通。在寻找石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曾经遭到了村民的“围攻”。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修复的过程中,大湖乡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决定将三块散落在民间田野中的石碑运到乡政府,事先保护起来,以便修复后重新转移到新址。没想到因为没有和当地的村民进行沟通,村民们误以为乡里想把石碑给卖掉,顿时群情激奋,纷纷跑到乡政府来声讨。“在当地特别是老一代人心中,对志雄关的石碑是很有感情的,因为这是纪念英雄的东西,而这个英雄可以说是大湖百姓的救命恩人。据说当初文革期间,村民们也是为了保护石碑不被破坏,才将其放置在田间的,多少年过去了,大家心中恪守着对英雄的崇敬,没有一个人去打石碑的注意。”村民瞿宏忠言道,他告诉记者,也因此,看见石碑被带走,村民们会激动到去乡政府讨要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村民群情激奋,陈星文连忙上前向大家说明了情况。在了解到政府打算修复志雄关,村民们非常开心,他们二话不说,就决定出工出力协助政府修复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关”。一场纠纷方才落下帷幕。“在得到村民协助后,志雄关的修复工作终于在4月中旬开始了。陈星文告诉记者,修复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按照最初的方案,乡政府是计划用石头来修葺志雄关的大门,因为这样可以恢复关卡的原貌,让重修的志雄关更贴近历史上的形象。可惜在用修复大门的过程中,因为技术不成熟及资金的问题,石头门整个塌了下来,所幸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最后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决定用水泥修建关门,虽然有所欠缺,但也只能等今后募集资金后,再请专业的人来重建关门了。”陈星文说。

  不久后的5月25日,在村民的协助下,志雄关的修复工作终于完成了。“其实工期还可以提前几天,特意选择在5月25日,也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牺牲的郭志雄烈士。”看着眼前修缮一新的志雄关,陈星文如是说道。

  昔日抗日战场 今朝休闲公园

  在新建好的志雄关上,往四周看去,只见周边都是群山环绕,一片绿荫点缀其间,让人不觉心旷神怡。对此,瞿宏忠也有同感,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当地已经住了近五十年了,志雄关周边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自己往昔美好的回忆。“这里风景本来就很好,志雄关的修复等于在这美丽的风景上又添加了一笔浓厚地历史沧桑,使得此处更富有魅力,今后不但村人会过来游玩,一定还可以吸引游人来此凭吊先烈,欣赏风光。”瞿宏忠高兴地说。

  记者还了解到,根据村民的请求,大湖乡政府还启动了志雄关修复的附属工程。“我们决定将关卡后面的空地也整出来,作为村民聚会休闲场所。同时,我们还向县科技文体局申请了健身器材等,让村民可以来此健身锻炼。今后,古老的志雄关不仅会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是一处健身休闲公园、是一处旅游景点。”陈星文说。他还告诉记者,今年9月3日,大湖乡打算在志雄关开展大型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在这里缅怀先烈,重温八闽儿女为抵抗日寇,与侵略者殊死血战的感人故事。

  (闽侯乡音社记者 林若野 廖志鸿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