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刚柔并济”推动畜禽整治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7-23 15:10:5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猪栏被夷为废墟。

  闽侯新闻网讯 316户养猪户,33.3万平方米的养猪场,群众对政府拆除猪栏抱着抵触情绪……,这是2011年大湖乡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时,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困境,大湖乡本着“先易后难、全面推进”的原则,采取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打了一场漂亮的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攻坚战,这其中,箬洋村工作组对畜禽整治的方法,更是值得借鉴。

  第一步:

  找出一个典型,带动一片工作

  大湖乡箬洋村后山,一座占地近7000平方米的养猪场已被夷为平地。站在废墟旁,箬洋村的包村干部吴怀文,和几个养猪大户聊起了村子今后的发展,“现在猪栏拆除了,大家有什么新的创业想法都可以和我说,我一定帮你们向乡里反映,尽力扶持你们。”吴怀文诚恳地说,听到吴怀文的保证,养猪户们都纷纷围上来,同他热烈讨论了起来。

  看着眼前热闹的情形,又有谁想得到,在去年三月份,当吴怀文初到箬洋村主持猪栏拆除工作时,面对的却是另一番场景。当时,村里的十六户养殖户组成“统一战线”,阻扰工作人员进村拆除猪栏,许多激动的村民甚至拿着棍子和工作人员对峙,干群关系一度陷入冰点。此情此景,让吴怀文意识到,一味的刚性强拆是不行的,必须要对村民进行柔性的劝说,特别是要找到一个愿意配合政府政策的村民。“这个人必须要有一定的威望,不然不足以影响村民;也要有一定的见识,否则不能明白畜禽养殖整治的对环境的重要性!”吴怀文暗暗思考,经过观察,他把劝说的目标“瞄准”了养猪户廖法暖。

  今年五十多岁的廖法暖,原来在福州做小生意,见识颇高,对市场走向有着一定的敏锐性。2007年,由于市场的需求,养猪业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廖法暖怀揣着多年积攒下来的10万元资金,回乡创办了自己的养猪场,成为了箬洋第一批养猪户。当时政府并不禁止养猪,加上市场需求大,不愁没有客户,廖法暖着实赚了不少钱,在07年至11年的5年间,养猪每年能带给他二十多万的收入。

  眼看着猪场越办越兴旺,廖法暖决定扩大经营规模,先后在11年、13年合计投入了近百万的资金购买机器和扩建厂房,但2014年3月大湖启动了对箬洋村畜禽的整治工作,却给了廖法暖当头一棒!“其实,2011年乡政府决定对畜禽养殖开展整治的时候,我就知道养猪长不了,但总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全乡几百户人养猪,不会这么快整治到箬洋。”廖法暖说道,他告诉记者,当得知畜禽整治工作组到箬洋村的时候,他第一个想法就是和村里的养猪户抱团取暖,一起反对养猪场被拆除。

  然而,不久,在和包村干部吴怀文交涉的过程中,廖法暖渐渐改变了想法。“我每次见吴怀文都臭着脸,他知道我有情绪,从不和我计较。还经常到我家,同我讲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谈政府对养猪户的补助政策,在和他交涉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政府对畜禽整治的决心。”廖法暖如是说。在吴怀文的劝说下,廖法暖第一个签下了猪场拆除协议。很快,在他的影响下,池向荣、陈观聪等4个养殖户也跟着签下了协议。

  第二步:

  为群众找退路 群众给你出路

  尽管部分养殖户带头签了拆除协议,开了一个好头,可箬洋村养猪场的拆除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阻力,余下的12家养猪户始终不愿签协议,拆除工作拖了整整一年,陷入了瓶颈。

  面对困境,吴怀文和工作组的成员并没有气馁,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契机,推进拆栏工作的进度。今年五月,大湖乡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乡党委对箬洋村两委进行了调整,过去在村里很有威望的池向俤,被请回来担任党支部书记。吴怀文立刻找到了池向俤,希望他支持对箬洋村猪栏的拆除工作。

  池向俤在外经商多年,长期的经营生涯让他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针对“拆猪栏难”的问题,池向俤想了一个“妙招”——集中安置集中拆除。那么,什么叫做“集中安置集中拆除“呢?池向俤说,以往拆猪栏的过程中,他注意到,很多养猪户不愿意配合拆除的原因,仅仅只是想争取时间让小猪长大出栏,以减少经济损失。“既然群众有想要退路,我们就要帮他们找退路。”池向俤心中暗暗做下了决定。随后,他找到吴怀文,建议让村民把母猪出售,并留下两座临时猪栏,将全村养猪户中尚未长大的小猪集中起来安置,待它们长大后出售,减少村民的经济损失。“这样操作之下,村里的猪卖的卖,移的移,除了临时留下的两座猪栏,其他栏都会空出来,便于集中拆除。”池向俤说。

  在池向俤的努力下,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养猪户都签了拆除协议。今年6月25日,小猪被全部安置到了两座临时猪栏,箬洋全村剩余的猪栏全部被依法拆除,共计拆除猪栏13000平方米。“到8月末,小猪全部出栏后,我们会将临时猪栏也全部拆除,彻底结束箬洋村的养猪历史!”池向俤这样告诉记者。

  第三步:

  发展新产业,踏上致富新路

  箬洋村的猪栏被拆除了,换来了青山绿水。猪禁了,水清了,但村民的转产转业之路何在?他们的增收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对于这个问题,池向俤的目标是发展旅游和生态养殖来代替养猪。为了证明自己提出要发展旅游不是空口说白话,池向俤做了一份较为详细的设想方案,并将在村民心中很有份量的箬洋店和古民居列入旅游开发的重点。这种设想获得了大部分村民的认可。廖法暖就对此颇有兴趣,他告诉记者,箬洋村位于古驿道旁,是旧时上京的必经之处,由此形成了多达十八间古建筑的箬洋店建筑群。这些建筑大多是在此做买卖的商人兴建的,其中位于村中心的一座古名居——本厢厝,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本厢厝共有房间108间,特色鲜明,是我们村的象征,以前箬洋真的是非常繁华的,如果真的能开发就好。”廖法暖憧憬道。

  记者了解到,通过刚柔并济,充分考虑养猪户利益的工作方法,目前大湖乡316户养猪户已经全部签订拆除协议。其中已拆除220户,拆除面积26.1万平方米。余下的养猪场有望于9月前全部拆除完毕。这场打了四年多的畜禽养殖攻坚战将胜利告捷,划下一个漂亮的句号。

  (闽侯乡音社记者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