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红十字会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5-08 11:17:55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平台 【字号 大 中 小】
身边有人突然昏厥,如果被动等候120急救人员到来,可能就错过了抢救时机,宝贵的“黄金4分钟”大部分情况还得由患者身边人来抓住,那么懂得急救知识则至关重要。
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心肺复苏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50%。如果心跳停止后10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到1%。在救命的黄金四分钟内,及时运用正确的急救方法,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学急救技巧 请到县红十字会报名
闽侯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从2011年起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闽侯县红十字会也与各有关单位加强交流协作,全面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全县有近两万人参加了培训。
2015年,闽侯县红十字会将结合公务员培训、“博爱家园”活动和体验式生命教育等工作,计划培训教师、学生、公务员、乡村医生、医务人员、社区干部群众、青运会志愿者、企业职工等近五千人。
今年“5·8”世界红十字日,闽侯县红十字会将启动“群众急救学堂”活动,每月安排一天,开展面向市民的急救培训活动,营造“全民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广大市民如果想学习心肺复苏、创伤救护、防灾避险等急救知识,可以到县红十字会报名。(报名电话:0591—22078662)
闽侯县各中小学校将建立红十字会
2011年以来,闽侯县红十字会就与闽侯各有关中小学合作,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让急救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校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体验式生命教育、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青少年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为创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闽侯职专应急救护培训)
相关链接:红十字急救指南
1心肺复苏
有人突发心跳呼吸停止,“第一目击者”首先要快速检查现场的安全性及确定事因,判定病人有无意识,若无反应、无意识,应立即高声呼救,请求他人帮助,同时启动紧急救助系统,需要的话,将病人置于心肺复苏体位实施急救。
1.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咳嗽、有无意识、有无心跳;
2.心脏按压,双手掌根垂直向下用力,下压深度至少为5cm,连续30次胸外按压,频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
3.仰头举颏,打开气道;
4.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捏紧鼻翼,包严口唇,观察胸部起伏,连续2次吹气,每分钟10-12次;
5.按压、吹气之比30:2,反复进行,每5个周期重新检查循环体征。
若有呼吸、循环体征存在,将伤病员置于复原体位,每隔数分钟检查1次伤病员,如没有呼吸,循环体征存在,继续CPR。
(心脏按压)
2异物梗塞
1.病人表现为突然的刺激性剧烈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尽早识别气道异物梗塞的表现,作出判断。
2.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不要把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下或肋缘下。
3.腹部冲击要注意胃反流导致误吸。
4.预防气道异物的发生,如食物切成小条,缓慢完全咀嚼,儿童有食物在口中时,不要跑步或玩耍等。
3创伤止血
1.要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那种止血方法。
2.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方法联合使用。颈动脉和股动脉损伤出血凶险,要采用指压止血法,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若转运时间长,可实行加压包扎止血法。
3.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出血起始时间,注意定时放松。放松止血带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
4骨折固定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并处理出血,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固定为宜)。
2. 若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3. 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4. 固定伤肢后,并尽可能抬高伤肢。
5地震
1.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2.对被救出的垂危伤员进行急救,先救命,后治伤。特别要注意清除口鼻中的泥土,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包扎开放性伤面,固定骨折部位。
4.运送伤员时,要用硬质担架并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以防加重脊柱骨折伤情。
6火灾
1.立即拨打“119”“120”电话报告事发地点及情况。
2.迅速转移伤员,置于安静通风凉爽处,解开衣领、裤带,适当保温,密切观察伤情。
3.对因烟雾窒息中毒的伤员,如呼吸停止应作口对口呼吸。对受外伤的伤员应及时采取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措施。
4.配合医务人员做好伤员转送工作。
7溺水
1.救出溺水者后,让其就地(陆地、船上)仰卧位,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的泥沙、污物,将舌头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脉搏;救护人采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大腿上,使头部下垂,轻压其背部,给予控水。
2.如遇心跳呼吸停止即施行心肺复苏急救。
3.不要轻易放弃抢救,注意保暖,直至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8食物中毒
1.进食后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就诊。
2.卧床休息,多喝淡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3.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人数、病情等,请医生前来急救。
4.对食物中毒后吃剩的食物应保存好,迅速通知卫生检疫部门化验。
5.如有大批病人,立即上报卫生检疫部门。
(文∕图由闽侯县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