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携手共辉煌——中国海峡两岸(闽侯)第一届根艺美术博览会掠影
http://www.mhnews.com.cn 2014-10-09 10:18:34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9月30日——10月4日,中国海峡两岸(闽侯)第一届根艺美术博览会,在刚落成不久的闽侯根雕产业创意园举行。“惟妙惟肖,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叹为观止!”众多市民在参观完根雕展后,如此评价道。
此次盛会展出的根雕艺术作品,均为两岸各地的优秀根雕艺人所作。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人文景致,如在眼前,带给观赏者以无限之想象和愉悦的精神享受,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融百态于一体”。
怎么个神奇法?记者在博览会展馆看到一副近4米、高约1米的书法根雕作品,它根据李白名篇《将近酒》而创作,虽然是根雕作品,却气势磅礴,可与真正的书法作品相提并美。记者了解到,这种根艺创作手法叫做《墨迹根书画》,是以水墨书画的墨迹为蓝本,完全运用树根的天然形姿和色彩,将其创作成为具有原水墨书画韵味的立体树根书画。这种技法,由来自贵阳的李坤望在2004年发明,为便于和《象形根书》及《形意根书》区别认识,故将之命名为《墨迹根书画》。“由于《墨迹根书画》要求自然天成,工艺精致,墨迹的保真度在90%以上,因此只能由全天然的根形和色彩构成。在制作期间经常会出现几天、半个月的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根材的情况。所以,《墨迹根书画》的制作过程极为艰难,加上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根,自然就没有相同的作品出现,故而《墨迹根书画》又是不可复制、不可代替的艺术极品。”前来参观的根艺爱好者程先生说道,“李坤望之前有一副作品《沁园春》据说花了超过20个月才完成,价值在50万左右。”。
此次盛会,也吸引了海峡对岸台湾同胞的作品前来参展。在台湾馆,记者看到了代表富贵吉祥的“金玉满堂”根雕屏风,看到了可以乱真的木雕帽子、木雕鞋,件件珍品,让人爱不释手,目不暇接,充分展示了台湾同胞高超的根雕技艺。来自台湾三义木根雕协会的专员张家琪告诉记者,展馆里面的木雕鞋、帽都是台湾根艺大师杨北辰先生的作品,这两样作品主要以桂楠木制成,在杨先生众多作品中也是上乘之作,他们这次将这些台湾根艺大师的作品带来大陆,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两岸的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两岸在根雕文化方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但内地的根雕产业成型推广还略有不足,现在有闽侯根雕产业创意园这么好的平台,希望两岸今后可以以此平台双向交流、互取优势,携手走向国际舞台。”张家琪说道。
在现场,记者还采访了与会的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先生。他说,根雕之原型,最初不过一段树桩,一截枯木,在常人眼中,是“朽木不可雕也”,而在艺术家眼中,一段树桩,便是艺术的灵魂,一截枯木,便是作品的血肉,“朽木也可雕也”。作为中国根雕行业的带头人,在根雕创作上,马先生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艺术家来说,一个优秀作品的形成,是‘三分人工,七分自然’。推动根雕产业,也当如此,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亦要仰仗当地政府大力推进重视,才能形成根雕产业的繁荣。”马先生如是说。
“艺人们来到闽侯,借地利之便搭建艺术舞台,而闽侯也可以借助他们精美的根雕瑰宝进一步扩大根艺之乡的影响力,实在是一个双赢之举。”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闽侯乡音社 记者 陈建鋆 林若野 文/摄)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授予我县“中国根艺之乡”。
我县8名根雕艺人获评“中国根艺美术大师”。
两岸根雕专家共谋产业发展。
此次根博会吸引了5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
吴杰的作品《一举三得》获特别金奖。
游客醉闻“梅香”。
台湾展示厅吸引了众多游客。
各级新闻媒体聚焦根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