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政务之窗 >> 正文

关于主动融入福州新区建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

http://www.mhnews.com.cn  2013-10-12 15:45:09   来源:中共闽侯县委    【字号

  各乡镇党委、政府,甘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青口、上街投资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县直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福州新区位于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沿江沿海地带,涵盖仓山、马尾、福清、长乐、连江、罗源六个县(市)区的部分区域和13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站位海西建设全局、把握发展形势、推动平潭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闽东北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闽侯虽然不在福州新区战略规划范围内,但是我县应在承担福州市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特色化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质,全面对接福州,融入福州新区。根据《闽侯县城乡发展战略规划》,要打造“生态闽侯,山水江城”的发展目标,我县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能够与福州新区做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主动与福州新区对接融合,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目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福州新区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提高城乡居民增收和改善民生,突出特色、突出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抓好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主动融入福州新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动我县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平衡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末(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75.5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达到83亿元,年均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基金)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1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5年累计7亿美元;出口总额力争达到18亿美元,年均增长15.4%。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至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继续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继续保持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和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更加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6.6:57.8:35.6,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4.5亿元。主导产业规模壮大、质量提升,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8.5%。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7亿元,年均增长15.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我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7%,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物流等多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培育1至2个优势产业集群,综合能耗大幅度下降。

  ——空间布局更加完善。按照新一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新区的标准和定位,优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形成“五城一区”(闽侯新县城、青口汽车城、上街大学城、南屿科技城、南通物流城、山区乡镇)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设幸福和谐福州新市区。

  ——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20元。享受更多公共服务和更多实惠,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3年,新农保、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千人均医疗机构病床数达到3张,千人均医生数达到3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以内。全面完成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至2015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6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二、融入福州新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一)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园区拓展提升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率先形成产业集聚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力争打造百亿企业2—3家。依托现有的骨干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努力促进汽车、机电、工艺品、建材、食品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大幅度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扎实推进园区升级扩容。借助福州新区着力发展高端产业,打造海西发展新增长区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我县青口投资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高新区海西园和“两园”、上街投资区等产业园区毗邻福州新区的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促进产业对接。

  做大做强青口投资区。着力发展汽车、机械、电子、轻工、建材等产业,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园区产值突破450亿元。继续以东南汽车、奔驰汽车、海峡汽车文化广场为龙头,大力发展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汽车研发、汽车教育、汽车贸易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集群。继续推进祥鑫铝业、永德吉照明、建华管桩、金牛水泥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海峡机械、爱德克斯等项目建设。

  提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对接省会城市的强势工业走廊和制造业重要基地,力争到2015年园区产值突破150亿元,获批省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工艺、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做大产业集群。推进海源机械、旺成食品、乾达重机、福特科光电、贝奇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科源机械、斯狄渢热水器、正大欧瑞信、伊尔洁服装干洗、奥德瑞电子、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快福州高新区海西园和“两园”建设。以托管为契机,坚持打造成科技创新型、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先进高新产业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与创意产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为重点,形成光电显示、物联网、云计算、IC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继续推进园区内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兆元光电、福顺晶元八英寸、星网锐捷(二期)、清华紫光、国电电力、中试基地等项目建设。

  (二)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五新”,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强农惠农工程,推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围绕水果、蔬菜、高山茶、食用菌、畜牧、花卉观赏鱼等六大产业,打造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二是发展休闲农业。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着力培养一批规划科学、管理服务规范、文化内涵突出、品牌效应显著的休闲农业精品。到2015年,全县计划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示范乡镇1个,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全县休闲农业消费突破1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突破2.5亿元。三是打造品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闽侯高山茶、橄榄、脐橙、苦桔等农业品牌,大力推广使用“闽侯橄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力争到2015年,我县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三品”数量达到50个。扶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壮大提升,力争到2015年,建立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增加现代农业重点生产基地10个。四是加大造福工程建设力度。将造福工程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加强造福工程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搬迁户的后续服务的管理工作,至2020年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0000人(户)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合居住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双百工程”建设为载体,围绕具有“田园风光、宜居村落”的原则,营造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宜居村庄。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持续推进尚干镇洋中村、白沙镇溪头村、上街镇岐安村、甘蔗街道昙石村等4个综合示范村建设,着力加强白沙镇孔元、南通镇洲头精品村建设,构建“点”、“面”攻坚、层层推进、逐级提升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融入福州新区必须重点推进“三江五岸”开发,突出发展沿江高端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南屿、荆溪总部经济区建设。吸引域外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及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前来我县总部经济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二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扎实推进海峡传媒港、根雕生产基地、福州软件园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建设南通物流园。以海峡农户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利嘉国际物流中心、建材商贸物流园等三大项目为主,重点引进大型流通企业物流批发中心、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鼓励应用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一体化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加快建设普洛斯物流、上海溢金行、闽侯中外运、永辉现代配送中心、倪世物流园等项目。四是加快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县域工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提升拓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服务产品类型,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加快中科福州数据园、中金黄金交易中心、海西化妆品交易中心、家园生态老年养生公寓、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县城商圈和商贸重镇建设,健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五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培育乡村生态休闲、农业参观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规范和提升乡村游,创建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做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进一步完善十八重溪、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叠井森林公园、昙石山博物馆等景区建设,基本建成旗山森林温泉度假村,加快光明温泉小镇、融侨双龙国际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八闽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金水湖旅游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闽都文化、温泉度假、自然山水、乡村休闲”等四大旅游品牌。六是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抓住同城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利用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加强规划引导,积极对接更多百强房企,提高建设档次,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提升县域经济开放水平

  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把县域作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领域,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努力实现招商引资从数量到层次、从规模到技术含量的突破,从项目招商、产品招商到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的转变。一是强化招商引资。突出抓好与央企、世界500强等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用好“9·8”等招商平台,重点引进汽车关键技术、光机电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跟踪服务好中科福州数据园、东风汽车等项目,促成项目尽快引进落地。加强与海内外闽侯籍重点客商和新生代华人华侨联谊工作,密切与各地商会交流联系,抓好闽侯北京商会总部大楼项目建设,推动“榕商回归”工程取得新突破。二是拓展外贸出口。全面落实“走出去”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帮助工艺、机电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帮助工艺、机电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三是拓展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及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文化、教育、人才交流,促进常态化、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依托闽侯县与驻地高校产学研对接平台,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互助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提升合作成效。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持续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闽政〔2012〕9号)文件精神,消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下功夫培育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上市辅导培训,对具备条件的拟上市民营企业优先列入上市后备企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以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或集合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创品牌,鼓励企业并购高端品牌。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基础产业、政策性住房、社会事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项目。加强与异地商会联络,支持异地榕商抱团回归创业创新发展。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境外办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帮助和引导金融企业建立有效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生产的资金需要。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加大培养、引导力度,培育一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工农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大力推进城镇特色化发展,推进青口、荆溪、南屿、白沙4个国家、省、市级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建设,通过典型带动,统筹规划周边乡镇,以福州新区建设标准,努力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优良、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城镇,推动中心镇向卫星镇发展。特别是青口、尚干、祥谦等乡镇,与福州新区规划范围紧密相连,重点推进青口小城镇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青口安置房二期、体育馆、中央公园、行政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以崭新的汽车产业新城形象,与福州新区协调发展,共同提升。积极稳妥推进乡镇区划调整,积极推进竹岐乡、鸿尾乡适时开展撤乡设镇工作。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功能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2015年提高到60%。

  (七)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闽侯地处福州沿江发展轴中重要区域,是福州城市建设的重要拓展区。要融入福州新区,就要加强与福州新区的规划对接,完善快速路网框架,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高标准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健全城市防灾和应急管理体系。一是着力构建福州西北部进城快速交通通道。全线贯通北江滨路,建成绕城高速出口荆溪光明环岛,启动建设白龙洲大桥、南江滨路,全力配合京台高速、合福铁路福州段建设,促进荆溪、白沙、洋里、鸿尾、南通等高速互通建设。二是加快形成福州西南部立体交通网络。建成新南港大桥,建设福永高速南屿双龙互通,实施316国道(苏洋至闽侯大桥段)拓宽改造工程,全力配合地铁2号线建设。三是不断完善福州东南部进城交通路网。配合做好螺洲大桥南连接线祥谦出入口建设,配合做好东绕城高速建设,加快闽江下游南港南岸防洪工程、文山州岛防洪堤工程建设,增强同城化承载力。四是加强闽江水运开发利用。加快闽江祥谦码头工程建设,积极整顿沿江零散码头,推进航道升级改造,强化综合性中转码头建设,形成以闽江、乌龙江为骨干航道的内河航运体系。五是加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水源地、输配水管网设施布局,新建和改扩建水厂3座。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海峡环境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力争至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闽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力争至2015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推进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新建南屿、龙醒、侯官三座变电站,扩建建平、南通变电站,保证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六是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农村网络建设。提升乡村公路等级,在完成行政村水泥路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公路和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建设。加强渡改桥和农村公路安保、绿化工程建设,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构筑四通八达的县域交通体系。七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一批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闽侯位于流经福州主城区及福州新区的闽江上游,要坚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县域发展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加快“四绿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推进“森林闽侯”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县城”。建设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隔离带以及水体沿岸、道路两侧的绿色走廊,改善居住环境。加大耕地、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闽江口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江滨生态休闲公园、西山公园、五虎山森林公园、闽都民俗园建设。加强养殖污染整治,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实施安平浦、淘江、锦溪等内河截污清淤疏浚,持续完善各区域污水管网,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整顿和规范矿山开采行为。加大县、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高速公路、铁路等重点路段及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生态绿化等整治提升工作。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力争在2013年完成省级、2014年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

  (九)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进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推行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抓好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一个中心、三支队伍”作为基层维稳第一道保障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提高平安建设“三率”。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和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双拥共建,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取第五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开展“四个万家”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为群众送温暖、解难题、办实事。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制定中小学发展布局,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新建住宅区学校配套建设,实现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到2015年,力争有6所幼儿园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有2所高中达到省一级达标校。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全面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创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支持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推进职业教育与地方支柱产业用工需求对接。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城乡低保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资助力度。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县级疾控、妇幼、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力争至2015年,完成改扩建县二院新病房、南通院、竹岐院、鸿尾院等医院业务用房,全面完成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药品采购配送新机制,加强基层药品监管,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力争至201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全面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制度,力争至2015年,城镇失业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标准。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均等化水平。

  三、落实政策扶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一)加快简政放权步伐

  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一是承接好市下放县审批权限。要紧紧抓住省市简政放权的机遇,对上级政策进行分析与跟踪。各部门对简政放权、扩权强县工作涉及本单位的权限进行认真梳理,确认省、市、县三级审批权限,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建议市级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对已下放的权限,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做好衔接工作,便于下放权限事项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下大力气推进审批提速。对保留的市级审批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精简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努力将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窗口即办率提高到60%以上。一是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属于事后监管内容而变为前置材料的,坚决予以取消;对申请人需要出具中介机构或第三方提供的材料,凡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均予以取消。二是对不需要现场勘查的简易审批项目推行即办制。三是科学合理设定内部审批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最大限度减少冗余审核流转环节。

  (二)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继续推进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工作意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开展旧村复垦工作,由此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使用费全部进入乡镇的资金专户,用于旧宅基地复垦、农村居民搬迁安置等,结余资金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开展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进一步发挥地价调节机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工业企业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的,在符合规划且未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不增收土地价款。工业企业原址扩建及搬迁置换所需工业用地,可按照“专业评估、集体研究、结果公示”原则,以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清理整顿项目闲置存量用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省、市鼓励发展、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大项目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出让底价,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

  (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对当地培植壮大财源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继续实施促进我县工业稳定增长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小微企业上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大生产,扶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再生产。对经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休闲点、示范乡镇给予相应的项目配套扶持政策。获评县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给予项目资金扶持。至2015年,县级财政在安排乡(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时,安排一定数额,单独增加对县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的补助。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县级财政在安排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时,对完成非经济指标考核的山区、半山区乡(镇),在原来基础上适当增加奖励,奖励资金用于的乡镇、村机构正常运转支出。积极争取省、市级县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产品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新增长区域引进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奖励,县里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配套扶持。

  (四)改善金融服务

  继续贯彻《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缓解农村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乡镇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改善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继续实施《闽侯县总部经济园区企业入驻条件和扶持政策意见》,招大商选好商,加快我县总部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设备材料甲供甲控工作,推进我县工业产品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营加快发展,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促进已上市企业主业做实做优,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梯队。

  (五)强化人才资源支撑

  深入贯彻《闽侯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完善培育、选拔、引进、激励办法和措施,围绕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等发展需要,引进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设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借助闽侯县与驻地高校合作共建及产学研对接平台,发挥政府高级顾问团作用,借助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开展巡回讲学、技术培训、决策咨询、对口指导、项目合作等服务,帮助培养紧缺急需人才,支持当地产业发展,提升公共事业发展水平。采取政府购买岗位、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就业。

  中共闽侯县委

  闽侯县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