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寻根溯源 播撒友谊“种子”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5-31 08:56:10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寻根溯源  播撒友谊“种子”

寻根溯源  播撒友谊“种子”


寻根溯源  播撒友谊“种子”


寻根溯源  播撒友谊“种子”


  两岸学者、台湾青年学子参观我县著名景点,深度了解昙石山和闽都文化,实地体验大陆对历史的传承和保护,感受大陆的进步发展;在榕创业就业台湾青年分享经历并与来访学生交流,举行台湾青年来榕实习意向签约仪式……

  5月29日至30日,参加两岸昙石山文化交流活动的三十多名台湾学者、青年学子来访闽侯,度过了难忘的两天,有交流、有震撼,更有友谊!

  据悉,此次两岸昙石山文化交流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县政府、闽江学院、市台港澳办、市文化旅游局承办,旨在增进两岸文化交流,播撒友谊种子,迎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的召开。

  感受人文底蕴 体会两岸同根同源

  5月29日,参访团一行首先来到县博物馆,县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在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它一直是人们认识和了解闽侯的窗口。今年2月2日,县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新馆按二级馆标准建设,主体建筑共四层,展览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馆藏4000多件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箭镞、骨箭镞,战国时期的陶壶,南朝的青釉五盅盘等。此外,像木根雕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线面制作技艺、十番音乐、孩俤舞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展示也应有尽有。“今天在闽侯县博物馆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民间技艺展示,感受到闽侯县历史的悠久和厚重。特别是其中的很多技艺,如工艺品加工、根雕制作等在台湾也有广泛的流传和发展,这充分说明了两岸文化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就读于台湾南华大学企业管理学系的李念耘笑着说。

  二楼展厅的“八姓入闽”展项采用了5K沉浸室设计,在一处约30平方米、三面墙体和地面均为显示屏的空间里,应用环绕音响设备、12台投影设备、裸眼3D技术和激光技术,让前来参观的青年学子们在观看动画时仿佛置身其中。“通过这种特别的模式观看‘八姓入闽’的过程,十分有利于人们了解其历史,我们台湾很多人的祖先都是当年入闽八姓的后裔,对此感受更是深刻。”来自南华大学的小林感慨地说道。他表示,闽侯县博物馆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示历史,让历史“活”起来,进而提高参观者探求历史的热情,大陆对于科技运用的进步,让他十分震撼!

  当天,参访团还参观了闽都民俗园,听取了讲解员的介绍,对福州传统的厅堂、婚庆和家风文化等有了深入了解;在昙石山博物馆中,大家隔着透明玻璃听着讲解员讲述一件件文物的故事、一桩桩闽台交流的历史记忆,实地感受了古老文化的厚重和悠远。“闽都民俗园再现了近代福州的地方风土人情,和台湾不少地方十分相似;昙石山博物馆介绍的远古拔牙习俗,至今还存在于台湾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中,这一切都证明了两岸同根同源,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参访学者、台湾南华大学副教授明立国表示道。

  筑梦闽都 为台湾青年创业出谋划策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是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的一句名言。而今,两岸关系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正寄托在当今两岸青少年的身上。访问期间,参访团中的台湾高校师生同闽江学院师生举行了联谊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聊到尽兴处互留联系方式、宾主尽欢,友谊的种子就此萌芽。“我们学校也有大陆来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多是刻苦用功的‘学霸’,这次来联谊接触,发现大陆的大学生和我们一样,爱社团活动、爱去KTV唱歌,大家有很多共同语言。”与会的台湾学生谢婷如是说,她表示,自己就读于台湾世新大学观光学系,希望未来有机会来大陆继续深造。

  通过联谊,让两岸同胞的心更加贴近了。5月30日,主题为“寻根溯源、筑梦闽都”的交流会在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会议室举办。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两岸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等近百人参加了交流会。

  会上,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谢郁介绍了两岸形势及对台政策,市人社局、市台协会介绍了台湾青年来榕实习就业政策和暑期实习岗位,在榕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分享了个人经历并与来访的台湾学生交流。会议还举行了台湾青年来榕实习意向签约仪式。“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们会继续研究相关政策,加大吸引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和创业的力度,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使台湾青年全面客观地了解大陆,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