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红色文化地图·闽侯篇(上)
http://www.mhnews.com.cn 2018-02-27 14:18:39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闽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八闽古县,地处省会福州西南侧,目前辖区内保存着20多处红色史迹地和红色纪念设施。本报将分上、下篇介绍。
南阳顶:
南阳顶“八·二八”会议遗址
“八·二八”会议遗址(资料图)。
南阳顶“八·二八”会议遗址,位于青口镇南阳顶下的大岩洞。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时称闽浙赣区党委)机关驻地。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共中央于1948年6月对皖浙闽边区爱国游击战争作出指示。7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针对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又作了重要指示(史称《灰日指示》)。
闽浙赣区党委于同年7月中旬在南阳顶下岩召开会议,传达和讨论华东局的《灰日指示》,检查总结前段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后斗争方针和部署。会议于8月28日通过了《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接受华东局〈灰日指示〉的指示》。
2东台村:中共七里、尤臭街支部委员会遗址
臭街支部委员会遗址。
中共七里、尤臭街支部委员会遗址,位于青口镇东台村。
1925年,闽侯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深入发展,在闽侯建立共产党地方组织条件基本成熟。
1926年1月,经团中央安排,方尔灏等人来到闽侯,根据党中央指示,从团组织中吸收方尔灏、林铮、陈聚奎、严明杰等17名团员为中共党员。随后,又吸收陈任民入党。4月初,经党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后,中共福州地委将福州团地委属下的七里农民支部、尤
臭街支部等11个团支部转为党支部。闽侯党组织的建立,为闽侯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拉开序幕。
大义村:
大义乡战斗遗址
大义乡战斗遗址,位于青口镇大义村十八姓宗祠。
1935年冬,为配合常太游击队反“围剿”斗争,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遵照中共闽中特委指示,决定攻打大义乡(今青口镇大义村)敌据点。
是年12月,当获悉十八姓宗祠内驻有民团后,游击队政委刘突军率领60多名战士,急行军到达大义乡,将祠堂紧紧包围。面对突如其来的“神兵”,80多名团丁惊慌失措,欲逃无路,只好束手就擒。这次突袭不仅震慑了敌人,而且扩大了游击队的政治影响。
大义乡战斗遗址。
壶山村:
紫台庵战斗遗址
紫台庵战斗遗址。
紫台庵战斗遗址,位于青口镇壶山村。
当年,闽侯地主豪绅不少居住今青口镇一带,民团和一个排的保安队驻在紫台庵内。1936年1月的一个夜晚,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副队长吴德标率领60多名游击队员包围了紫台庵。庵内民团和保安队急忙架起机枪向游击队猛烈扫射。吴德标立即组织反击,击毙敌人9名,缴获长短枪40多支以及手榴弹等,同时解救被关押的无辜群众30多人。
5联丰村:何庄桥伏击战战场遗址
何庄桥伏击战战场遗址。
何庄桥伏击战战场遗址,位于青口镇联丰村。
1936年2月22日,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接到中共闽中特委一份紧急情报,得知次日福建省银行厦门分行有一批钞票解省。于是,他们决定采取隐蔽埋伏方式,截击敌人。次日午后4时许,当汽车进入游击队伏击圈时,率队的吴德标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喊杀声四起。车上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喊杀声吓得魂飞魄散。这场伏击战,除抓获10多名国民党官员和宪兵外,还缴获14支长短枪、千余发子弹、200万元钞票、几十块银圆、1条金裤带及10枚金戒指等。
6青圃村:林白水烈士陵园
林白水烈士陵园。
林白水烈士陵园,位于青口镇青圃村。
林白水(1874-1926),祖籍闽侯青圃村,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被誉为报界先驱。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后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法科兼习新闻,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福建军政府法制局局长、北京大总统府秘书、众议院议员等职。1916年起从事新闻事业,创办《中国白话报》等。1926年8月因在社论中屡次抨击反动军阀,被逮捕并杀害于北京天桥。
198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后在其家乡建立林白水纪念馆。
7凤港村:三元桥地下交通站遗址
三元桥地下交通站遗址。
三元桥地下交通站遗址,位于祥谦镇凤港村。
1941年,为更好地开展抗日和反顽自卫斗争,打通地下交通线,根据上级指示,中共福建省委福州联络总站负责人饶刚生在三元桥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工作。其间,考虑到村民孟梅英革命觉悟高,且孟家所在地也适合设立地下交通站,于是就发展孟梅英为地下交通员,并决定在孟梅英家建立地下交通站。由于孟梅英等人的努力和革命群众的掩护,该交通站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屹立不倒,直至福州解放。
8兰圃村:兰圃祠堂战斗遗址
兰圃祠堂战斗遗址。
兰圃祠堂战斗遗址,位于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
1949年初,兰圃村的大地主恶霸林柯锬,利用“迎神”节日之机,特请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家宅,妄图借保安武力吓唬民众。闽中游击队领导接报后,派出12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成看戏群众,依靠地下党同志内线联系,里应外合,歼灭敌人。兰圃祠堂战斗拔除了当地的一个反动武装据点,震慑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兰圃抗日围歼战战场遗址。
兰圃抗日围歼战战场遗址,位于祥谦镇兰圃村。
1945年5月1日,日军12人从长乐窜到尚干,烧杀掠夺。翌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兰圃村抗日自卫队向日军驻地发起进攻,8个日兵当场毙命。自卫队队员潘秀铨在给步枪退弹壳时,不幸被敌弹击中牺牲。这激起自卫队的更大愤恨,纷纷向敌人冲杀下去,又打死2个日兵。余下的2个日兵见无法逃脱,遂相继自杀。
2003年,兰圃村在马岗山建立抗日革命纪念亭,同时在潘秀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抗日英烈纪念碑,激励后人,勿忘国耻。
(福州晚报 记者 叶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