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釦金银 器不凡

http://www.mhnews.com.cn  2017-11-16 14:44:11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经过釦制的清代德化圆口杯。

  连广洋在“怀安山居”工作室加工釦器。

  在闽侯上街一座安静的房子里,“85后”连广洋潜心钻研2年,掌握了一门传统手工技艺——釦器(注:釦,音kòu),如今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屋内架子上陈设的各式杯盏,都是别人慕名从国内各地寄来让他釦边的。

  所谓釦器,指的是在器物口沿、底足或器身,用金、银、铜等金属箍镶,达到加固和装饰的目的。长期以来,瓷器行业以金缮、锔瓷修复工艺为主,少有人将目光放在釦器上,因为釦器对手工的精细化要求很高,要经过多道工序长时打磨,直到浑然一体。

  学雕塑专业的连广洋毕业后从事剧院美工,斯斯文文的他看起来有些腼腆,不过内心笃定,两年后便决定辞职,学习漆画、金缮、锔瓷等手工技艺。

  连广洋说,他最早留意到釦器,是在一本图录中发现流传日本的宋代建盏,以金属釦边,不仅能够保护口沿不致磕碰损坏,让器物更加精致美观,还能彰显器物主人的身份。

  聊起学习制作釦器的经历,连广洋渐渐打开了话匣子。最初苦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直至有一回出差,他在浙江省博物馆看到宋代釦银定窑白瓷盘,十分惊喜、入迷。在这件精美的古人手作面前,连广洋迟迟不愿离开,一直细细揣摩。回福州后,他便动手尝试。

  “我用过不同材质,试过各种方法,每个小步骤都经历了好多次修正,每个操作对我来说都是考验。”连广洋每天花10多个小时潜心钻研,最终掌握这门传统技艺,做出与老釦器一样精细到位的釦边。

  福建博物院退休研究员林忠淦表示,他从事博物馆工作这么久以来,省内省外到处跑,一直找寻釦器工艺而不得。机缘巧合认识了连广洋,他才发现福州原来还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钻研这门老手艺,而且技术如此纯熟。

  连广洋将工作室起名“怀安山居”,颇有怀古自勉的意味。他说,工作室毗邻福州洪塘淮安(古作怀安),唐宋元明时期这一带十分繁盛,至今保留着“怀安窑址”和“怀安古渡”。在每件器物快则十天、慢则数月的釦制过程中,连广洋逐渐形成了一种态度:敬物、惜物、修心。

  连广洋说,“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容易,只想尽全力做好。”这种热情和执着,让工作室的伙伴、福建教育学院书法教师刘涵感叹,特别佩服连广洋身上的“工匠气”——不怕困难反复磨砺,不安现状不断进取。

  如今,连广洋的釦器技艺得到业内的关注与认可。他打算将这门传统技艺融入到生活中,不仅运用在老瓷器上,还要创作出富有现代审美的艺术衍生品。

  连广洋为德化花口杯安装银釦边。

  连广洋细心敲打,为杯子的釦边塑形。

  用器具刮平镶在杯口的银釦边。

  釦制后,通透的杯子更加精致。

  釦银宋代建盏、釦铜大漆盏托及洪塘窑茶入。

  经过修复、釦制,宋代洪塘窑茶入获“新生”。

  在淮安古渡口,连广洋和刘涵交流淮安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