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知名诗人潘秋为家乡闽侯助阵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5-30 10:22:12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首届海峡两岸“闽侯赞美诗”诗词征集活动自24日发出邀诗帖以来,一周时间已有数十位诗友投来佳作。上周末,福州知名诗人潘秋专程来到本报送诗稿。出生于闽侯南通瓜山村的潘秋,一直对生他养他的故乡闽侯怀有深情,写下了不少有关闽侯的诗作,他的这些作品也为本次活动增色不少。

  曾作《蚯蚓》入选“闽派诗歌百年百人”

  福建的文学青年可能都知道潘秋其人。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还开办了福州第一家民营书店。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刚刚吹拂大地,人们追求理想,对知识有着一种近乎饥渴的狂热,潘秋书店也在那时成为福州赫赫有名的书店。虽然书店最终在电商的冲击下关闭,但它在不少福州读书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然,潘秋最重要的身份还是诗人。潘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享誉诗坛,发表于1982年的代表作《蚯蚓之歌》广为人知,其结尾如此写道:“我是蚯蚓/沉默不是我的静止/位卑不是我的悲哀/我有我的自豪/我默默地作曲线的探索/尽管泥土里没有现成的路”。这首诗契合了改革开放之初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发表后先后被全国各大刊物转载,在当时引发轰动效应,也奠定了潘秋的诗坛地位。

  2015年,福建省文联和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闽派诗歌百年百人作品选》,潘秋入选。入选百人名单的闽侯籍诗人还有庐隐(祖籍闽侯南屿)、林徽因(祖籍闽县,今闽侯)、郑敏(九叶派代表诗人,祖籍闽侯)。这三位女诗人都是诗坛前辈,能与她们同入百年百人名单,而且还同为闽侯籍,这让潘秋颇感自豪。潘秋说:“出了庐隐、林徽因、郑敏这些大诗人,说明闽侯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次你们开展‘闽侯诗歌季’活动,这是诗坛盛事,作为闽侯人,我理应参加。”

  用笔倾诉对故乡风物的热爱

  1943年出生于闽侯南通镇瓜山村的潘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之间不时流露出对家乡闽侯的热爱。

  10岁之前,他在南通瓜山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那时还上过私塾,三年级后才上公立小学。后来他响应号召,成为福州市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到顺昌林场落户……虽然此后的生活轨迹渐渐远离闽侯,但他始终心怀故乡,想念童年时游玩过的山山水水,不时还回家乡老宅看看。他在几首诗作中,倾诉了自己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他写闽侯的十八重溪:“十八重溪啊十八重溪/我心中最婉转的韵味/如果人生的风采没有太多的迂回/怎能激起多愁善感的浪花?”他写闽侯的五虎山:“五只猛虎抖擞着呼啸/驾驭着波山浪谷的惊险/驰骋着云山林海的浩瀚/与榕城的三山相互对峙/成就一幅虎踞狮盘的风景。”

  除了风景,闽侯的其他风物也都被他写入诗中。闽侯上街的根雕蜚声海内外,这些巧夺天工的根雕艺术品,也成了潘秋的歌咏对象。本次“闽侯诗歌季”系列活动,将于6月5日在闽侯上街中国根雕艺术城举办“木之默·诗之歌”诗词朗诵会,潘秋的两首有关木雕的诗作恰好契合主题,特此在本报刊出。此外,潘秋也将出席“木之默·诗之歌”诗词朗诵会。

  《爱的雕塑》

  ——题上街根雕《求偶鸡》

  爱虽是永恒

  但凝固并非定型

  可爱的正是

  重新雕塑

  一旦触到热情的手温

  终于被雕塑成脉脉含情——

  粗糙中琢出细腻

  冷淡中刻出热烈

  粗犷中镂出温柔……

  无声的呼唤

  比有声更为揪心

  笼里高亢地扬脖

  笼外激动地拍翅

  石笼隔不了

  一代执着的追求

  瑰丽的根雕

  毕竟无瑕、晶莹……

  当你闯入我视野

  我才恍然大悟

  紧要的倾心的琢磨

  纵使最无情的石头

  也蕴藏无限钟情……

  《根花怒放》

  ——题上街根雕《硕果累累》

  树根果真开了花

  轻巧的雕刀

  刻出沉甸甸的硕果——

  串串荔枝燃烧

  挂挂枇杷晃金

  粒粒石榴欲裂……

  贫瘠孕育灿烂的丰收——

  自然的本色

  被恰到好处地

  刻成彩果

  比现实更逼真

  是精雕的寓意

  细镂的寄托

  谁不倾心呢

  经历太久的荒芜

  我久久地轻抚

  不仅仅是

  一种偏爱的心理

  虽是雕琢的果子

  同样使人倍加珍惜

  雕塑的芬芳啊

  镂刻的蜜甜啊

  不同季节的果子啊

  同时成熟……

(福州晚报 记者 林玉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