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野生”学校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6-01 10:10:41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踢足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

  一个空翻,释放少年活力。

  废弃的房子,老师和孩子们在墙上涂上色彩,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们是土鸡的“股东”,照料土鸡也格外细心。

  如此贴近自然,也是城市里孩子难以想象的。

  互联网时代,可以看着手机里的在线书法字典学写毛笔字。

  伙食也是孩子们自己掌厨。

  这是一所没有上下课铃声,不用学教科书上的数理化,没有应试教育束缚的“野生”学校。校名叫“善恩”。学校够“奇葩”,在全民用惯键盘的时代,校长说:“若干年后,如果有一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那肯定不是从我的学校出来的。”

  “自牧”式教育:不做一个模子出来的人

  “六一”前夕,记者探访了这所学校。

  闽侯上街溪源宫村,沿着土路往深处前行,过了一座小桥,善恩学校掩映在青山翠竹间。

  这个小学校,有铺着塑胶地面的袖珍足球场,一群孩子正热火朝天地踢球、奔跑。

  校长张嘉泉2001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一年前从仓山一所学校来到这里办学。他的办学理念是“自牧修身”,即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自我建设,让体格、性格、品格、风格自我成长,保持个性,“不做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孩子是学生也是老师

  这个学校的学生出身迥异,一半家境殷实,一半孤苦无依,贫富差距非常明显,但张嘉泉营造的人文氛围淡化了家境的差别,让孩子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学校的教学方式是互教互学。学校仅60名学生,年级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们是学生也是老师,低年级的学生有特长,也可以教高年级,比如有的学生会弹钢琴或会背古文,别的学生感兴趣,就可以跟着学。学校里老师只有6人,他们“边教学生边打杂”。

  所谓的“上课”也无需正襟危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选择相应的技能,许多时间用于各自的边学边练。学生练字,大多用毛笔。教室门口,写好的对联叠成一摞摞,挂在一起。教室里,学生用校长提供的手机上网搜字帖,聚在课桌前临摹。角落里,一人弹吉他,一人弹古筝,还小声哼唱。

  老师向学生购买劳动成果

  幼儿园的砖头房前种着各种蔬菜,围了鸡圈。只见一只大花鸡溜出鸡圈,一个光头幼童赶忙捡起竹竿来赶,人摇摇晃晃的。这时,又围上几个光头幼童支援,在老师指导下,将鸡抓回鸡圈,小脸笑开了花。

  鸡是学生买回雏鸡养的,养大后老师花钱买。学生能申请当门卫,“学着有礼貌,以及判断谁来能开门”;学生也能申请当厨师,“如果当天厨房没人做饭,大家就都没饭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帮小屁孩组成的足球队,居然连连踢赢大学城里的大学生球队。“踢球成为他们自然的生活方式,刮风下雨照踢不误。想搞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张嘉泉说。

  这种教学方式见仁见智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偏激,见仁见智。不过,善恩学校至少让8岁的小志坚有学可上。小志坚是本报报道过的对象。从出生起,他陆续动过七八次唇腭裂手术,半年多前,他和养父露宿解放大桥下近一个月。当时他已超过上小学的年龄,他的养父问了福州多所小学,校方都告知名额已满。善恩学校给了他一个身心愉悦的环境,并免去他的一切费用。记者见到他时,发现比半年前,他开朗了不少,正在满头大汗地踢足球,也有了同龄玩伴。

  今天是“六一”,本报祝善恩学校学生及所有孩子健康快乐!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朱丹华/文 张人峰/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