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闽侯鸿尾观音岐禅寺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5-25 15:46:3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从观音岐寺俯瞰闽江

  观音岐寺内景和古红榕树

  大殿卷棚和坚如红木的横梁

  鸿尾观音岐禅寺,地处闽侯县鸿尾乡埕头村村西、316国道北侧闽江南岸,背枕凤山余脉,隔江遥对古汤院,碧波红树,江帆渔火,风景殊胜。相传陈朝末年,一日忽白昼如夜,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中飞来一块巨石落在江岸边,状如经书,众人惊喜,因得佛缘,得名观音岐,在“飞来石”前建小庵,即为后来的观音岐寺前身。后寺院历经扩建,颇具规模。“飞来石”也被圈入寺内,高高在上,供人瞻仰。石上多名人题刻,惜年代久远,已漫漶不清。

  相传五代王审知入闽,从剑州(今南平)乘舟东下,路过观音岐禅寺曾登岸歇憩,礼佛拜忏。寺僧以观音岩下涌出的清泉水冲泡佳茗款待,茶水甘甜清冽,王审知大悦,赐名“观音井”。清嘉庆年间,寺院落架重建,良木起盖,工艺精湛,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穿斗架结构和前部廊顶的卷棚以及石柱础形状等,都显现出典型的清代中期建筑风格。整座建筑至今尚未大修,保存完好,颇具历史文物价值。作为清中期江南木构的建筑,杉木构件经历近两百年南方温暖潮湿的天气,即便不被虫蛀,遗存下来的梁柱檐条也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老化。但观音岐禅寺大殿现存的主要梁柱均坚实如初,尤其是前部主承重的杉木横杠梁,犹如上等红木般坚实,用硬物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殿中多根主柱亦是如此,这在同时期的清代古建筑中是罕见的。

  这里是古代闽江上游原木漂流运输的必经之路,岸边的古码头就叫观音岐寺码头,放木排的“木客”经常靠排登岸休憩,选购优质木材极为方便。寺僧可能也因“木客”的来往,获得辨别杉木极品的知识。落架重建时,重金求材,选用闽北名优杉木产区山脊生长缓慢的大杉树,经过几年的“戮溪”(即浸泡)处理,剥去外层木质,只留下中间暗红色的实心好材加工成构件,坚如红木,历久不腐不朽。因此,在观音岐禅寺不仅可欣赏清代建筑的唯美风格,更可以探究极品杉木的迷人风采,见证杉木兴衰的历史。这样具有多种文物文化价值的木构古建筑并不多见,因此,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纷纷建议予以保护,永远留住历史的记忆。

  寺院里生长着多株冠幅巨大、挺拔参天的名木古树,主建筑区域基本都笼罩在绿荫之下,清凉舒爽。覆盖范围比例之大,在寺院里也是比较罕见。其中,生长在木构古殿边上的巨大古红榕,胸径2.63米,树围9.10米,要六人才能合围,树龄两百多年,顶冠覆盖了多座殿堂。红榕生长较慢,如此巨大较为罕见,目前闽侯县已挂牌保护。最近,在新大殿的前庭,乡镇林业部门又新发现一株黄连木巨树。树头因江岸砌石墙,堆土四五米高,暂测胸径1.50米,树围4.38米,树高20多米,因未挖开底部,目前初步推测可能是我省最大或较大的黄连木巨树。黄连木树为落叶乔木,别名楷树、黄楝树、药树等,生长缓慢,但浑身是宝,叶花皆美,随季节红黄交替,为风景树种。种子可榨油,嫩叶可制茶或腌作美味菜蔬,老叶可提炼芳香油做高级食品添加剂、香熏剂,根、枝、叶、皮可入药或提炼药物和高级护肤品;花繁蜜多,是早春重要的蜜源树种;树干挺直,材质优异,又是雕刻、家具等的高级木料。这棵巨树树形高大舒展,枝繁叶茂,树身多寄生俗称“骨碎补”的蕨类植物,古老而又年轻。在古今水陆交通要道,它还能至今遗存并生长旺盛,殊为不易,目前,林业部门已决定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文革”中寺院曾被占作牛棚、仓库,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重新开放。女尼法常法师长期住持,为恢复寺院贡献颇大。名僧慈法法师曾驻锡寺院,丕振宗风。今福州籍传斌法师接位经年,建树亦多。众善信集腋成裘,集资重修,功德无量。历年除维修古建筑外,还新建了天殿、地藏殿、祖师殿、伽蓝殿等,寺院面貌一新,美轮美奂,绿树红墙交织,成为316国道闽江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林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