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荣誉!为你揭开闽侯年鉴“神秘面纱”
http://www.mhnews.com.cn 2025-01-06 16:50:46 【字号 大 中 小】
全书共77万字,详细记述2022年度闽侯县各方面发展状况;图片选取紧扣当年闽侯“特”“大”“要”“新”的年度事件,整体编排有序……
日前,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全省2023卷年鉴质量评审活动结果揭晓。由中共闽侯县委、闽侯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闽侯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以下简称县委史志室)编纂的《闽侯年鉴(2023)》荣获综合年鉴类三等奖。
这是近年来
《闽侯年鉴》获得的又一殊荣
也是闽侯县大力推进
志鉴质量建设的重要成果
集万卷于一册
缩一年为一瞬
走进闽侯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你能从它厚重的历史和宁静的氛围里
找到其深处蕴含的活力
“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一瞬”,是年鉴编撰者们在这里工作的常态,他们需要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里,摘录最为精辟准确的讯息,并将之编辑成册。
《闽侯年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史志室年鉴编辑人员的辛苦付出及承编单位的配合支持。他们不但要“用脑打开思路”,更要“用脚丈量文字”。
每年,编辑人员都要时时通过权威媒体、报刊、公众号等渠道收集并整理年度资料,于年初制定年鉴编纂大纲、启动年鉴组稿工作,并同步向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征集图片,全县约120家供稿单位及14个乡镇(街道)按照篇目大纲提供基础资料及工作信息;而年鉴编辑人员则需要按栏目分块对供稿单位的文字资料进行修改,及时与撰稿人沟通补充完善;每份稿件经过五六次反复打磨修改后形成初稿,再筛选高质量图片按照相应的条目内容配置插图。
“内文定稿后,我们还要按照年度特色设置卷首专题图片,在全书排版后进行三轮全书审核工作,确认无误后再交付出版社进行三审三校,并根据出版社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再经出版社审核通过后付梓出版。”县委史志室主任林忠表示。
近年来,闽侯县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强力补齐短板,落实“一年一鉴”的目标任务,逐年在资料内容、体例结构、编校水平等方面精益求精,力求把《闽侯年鉴》打造为一部政治导向鲜明、结构合理、材料翔实且兼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
县委史志室的干部一致认为,“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闽侯年鉴(2023)》编纂和质量的认可,更是对史志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大家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总结经验,持续攻坚,不断创新年鉴编纂工作思路和方法,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顺应新时代、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为传承和弘扬闽侯历史文化、展示闽侯经济社会发展、为闽侯县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首部付梓于2015年
至今已发行9部
“年鉴”一词作为文献名称,最早出现在宋代。北宋官修书目《崇文总目》及《宋史•艺文志》中,均有著录“年鉴一卷”的记载。清末至民国初年,伴随着西学东渐,现代形式的年鉴开始传入中国。1913年,上海神州编译社出版《世界年鉴》。这是由中国人自己编纂出版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性质的年鉴。
201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尽快启动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2014年12月,闽侯县启动首轮《闽侯年鉴》编纂工作,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共同编写。”年鉴编纂工作负责人吴娟娟告诉记者。这部年鉴于2015年付梓,名为《闽侯年鉴(2015)》,主要记载了2014年度闽侯县的基本情况、发展变化和年度大事要闻。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县情概貌等36个类目,内容丰富,装帧设计颇富特色。
此后,在近120家承编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编辑人员的默默耕耘、接续奋斗下,截至目前,作为年度资料性文献的《闽侯年鉴》已公开出版9卷,在服务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辅助科学研究,宣传地方(行业、部门)情况,保存年度文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此次获奖外,此前,《闽侯年鉴2015》《闽侯年鉴2017》也分别在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年鉴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中,荣获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二等奖、第六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二等奖等荣誉。”吴娟娟说。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