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趣观音岩寺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9-29 10:58:09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平台 【字号 大 中 小】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竹岐乡榕中村的虎佗山,有一座充满传说故事的观音岩寺,因寺内供奉有一尊青石雕刻的元代观音坐像而得名。元代观音在我省并不多见,那这尊观音像从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观音岩寺山门)
传说,元朝时,竹岐乡山洋村兴贤镜有个叫林崧高的人为谋生计,在榕中村田螺岩的后侧搭建房子,开垦荒地。
有一天凌晨,林崧高还在睡觉,突然看见东方飘来一团莲花宝座,上面坐着一位全白装束的美女。原先林崧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不以为然。可是这个场景竟连续上演了好几天……
(观音岩寺·陈建鋆∕摄)
第五天早晨,林崧高又见到了这个场景。好奇的他走近想看个究竟,却发现美女不见了,只在田螺岩下留了个金灿灿的香炉,发出阵阵浓香。
不知不觉又过了四个月。一天中午,林崧高在开荒时,突见天空飘来一朵五彩莲花宝座落入田螺岩下。他走近一看,发现是一尊青石雕刻的观音像。他断定这尊观音像是有灵性的,赶紧把神像供奉起来,供人祭拜。
(通往观音岩的登山步道)
人们要想见到观音的真身,就要通过这条新修建的观音岩登山步道。登山步道全长约2.3公里,宽1.1米,共有1777个台阶。沿途除了设置有多个休息凉亭、卫生间外,还建设了临时避让所、报警点等,在坡度陡峭的路段,还另外设计了 “之”字形线路,降低登山难度,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登山健身休闲。
(观音岩顶俯瞰山下美景)
走近观音岩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像田螺一样的大岩石——田螺岩,美丽的神话传说《田螺姑娘》就起源于这里。
(闽剧《田螺姑娘》剧照)
侯官人谢端为人敦厚、勤劳淳朴,得到仙女田螺姑娘赞赏并相助的佳话早已广为流传,《田螺姑娘》也被编为闽剧剧本,成为当地妇孺皆知的故事。潺潺的溪流从山上流下,汇入闽江,县城甘蔗到竹岐的这一段闽江支流又被称为螺女江。观音岩寺就在田螺岩下。观音岩寺始建于元朝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距今已有711年的历史,现建有观音殿、僧人宿舍、客房、厨房、仓库等,占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站在观音岩寺广场远眺,县城甘蔗和竹歧榕岸美景尽收眼底)
站在寺庙前的广场极目远眺,县城甘蔗和竹歧榕岸美景尽收眼底,寺庙的前面是一片竹海,在清风中这些竹子随性起舞,沙沙作响,宛如一曲清心去欲、静气养神的梵音。观音岩寺大殿正门上方悬挂着书有“观音岩寺”四个行书大字的鎏金牌匾,周围龙凤缠绕,以莲花桩定之。
(观音岩寺大殿)
观音菩萨的神像就坐落在殿堂的正中,只见他头戴宝冠帽,耳系玉环,身着袈裟,右手垂于膝,左手作拈花状,赤足趺坐,右腿屈盘于膝,左腿盘置其上,双目平视,两耳垂肩,神情端庄。
观音像高75厘米,宽45厘米。在神像左侧底边还刻着“兴贤境林崧高谨舍石佛一尊,伏为亡考林四十府君、妣陈氏四孺人同生补处者,大德五年(1301年)辛丑四月八日造”的字样,可见这尊石像至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元代男像观音·陈建鋆∕摄)
观音殿的左侧供奉的是关帝爷的神像,关帝被人赞为是忠义的化身,如今他也被榕岸周边的村民抬上这里的神案,成为观音菩萨的护法神之一。
在观音殿的左侧还供奉着一尊地藏王神像。地藏王菩萨和观音菩萨一样,都是四大菩萨之一,都以慈悲为怀,教化众人,这两尊菩萨被当地的民众一起供奉在这里,也更增添观音岩寺的宗教气息。
(岩石下有一口长年不断、甘甜无比的泉水——“滴水甘露”)
观音岩下有一口清泉,长年不断、甘甜无比的泉水。潺潺的流水在这里全然是一种心灵的律动,在澄澈中彰显着一种禅境的文化气息。
(寺外凉亭)
寺的后山虎陀山由两座虎山相连而成,左为公虎,右为母虎,它们似两只瑞兽在默默护佑着榕岸周边的村民。据村里的老人讲,此山上还有八个天然石洞,其中最大的一个可容纳100多人,但由于还未人为开发,现在还是一片荒山,八个石洞也只能继续待在深闺等待世人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
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是返璞归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独有的传奇魅力。观音岩寺,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灵山秀水的欢愉和陶醉,更是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留下的隽永和深邃。
闽侯电视台供稿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