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闽侯图文 >> 正文

闽侯古石桥(下)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8-03 16:55:33   来源: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平台    【字号

  闽侯山水沟壑多如网织,古代桥工循道自然,精心巧思,所建人工之桥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为自然山水又添美色。合浦桥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合浦村,始建于宋代,桥长2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石砌4墩5孔,石板桥梁,全桥植有3株古榕,枝壮叶茂。尤其在桥墩上长着盘根错节的古榕一株,树龄300多年,树根粗壮,蜿蜒20多米,活似地龙,贯通全桥,与桥面石板和石墩紧紧合抱,融为一体,坚固异常,实为罕见。另两株古榕经历数百年风霜,苍翠葱郁,枝干纵横交错,似结连理。桥旁松、竹、梅“三友”一丛,岁岁枯荣,于今依然茂盛。树下建一座小庙宇,中祀闾山狮公仙师。庙亦有数百年历史,传说明代尚书黄镐当年进京考试,路经此桥,受神明点化而高中进士。观此桥,人在树下,树在桥上,桥在水中,人、桥、树、水浑然一体,如入天人合一之境界。

  (南屿合浦桥·网络图片)

  古桥梁既是工艺的化石,又是人文的载体。南通镇苏坂村的榕荫桥原名仙坂桥,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东西走向,为石构平梁桥,全长27米,宽3.5米,两桥墩三孔道,船形墩,不等跨,净跨4-5米。桥台与墩由条石砌就,中间一孔用四块大石板条平铺,东西两孔石梁上各铺54块小石板,并向两岸斜架石梁,整座桥呈弓形,增高桥孔以便船只往来,两侧设望柱与护栏。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受命在籍创办地方团练、主讲凤池书院的陈璧回乡探亲,有感路人行走此桥的不便,遂对古桥进行重修,并亲自勘查审图,增设了望柱桥栏以护行人,桥成之日,陈璧又在桥的四角种下四株榕树,在撰写桥名的时候,陈璧遥想百年后此处绿树成荫,冠盖石桥的情景,兴致大发,提笔为重修后的古桥改名为“榕荫桥”,命人镌刻在桥中石栏板上,仙坂桥从此不仅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而其书体苍古、笔力遒健,也不失为一个人文景观。它与古朴的桥梁,清沏的碧水,参天的古榕,以及分布在两岸的阡陌人家,共同描绘了一幅生动多彩的自然人文的和谐景观。

  (南通榕荫桥·曾江/摄)

  古石桥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同时也蕴藏着古人对天地自然和人生的哲思。坐落在闽侯县南港芹洲乡即今南通镇陈厝村东南方的登瀛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登瀛桥,顾名思义,登瀛洲之桥也。“旧志有曰:地多产芹,曰芹洲,又四围皆水,有若蓬瀛之状焉,遂又曰瀛洲”。 桥长43.8米,宽3米,两墩三孔,花岗石结构。船形墩,由条石丁顺搭配砌筑,墩上承架石梁,每孔由三根石梁架成,三孔共9根。每根长7米,宽、厚均为0.6米,重约7吨。桥面横铺石板,两旁设望柱、扶栏,望柱与桥面、扶栏与望柱均为榫卯结构。桥两端望柱头上刻有线条简朴的石狮。桥两头各有十一级台阶,用石板垒叠。桥两端石阶旁各植一棵大榕树,像两个忠诚的卫士,与石桥共同见证了历史烟云与岁月沧桑。登瀛桥实际上是村“水口”建筑之一,它与河对岸的文昌阁、江山陈氏祠堂,共同组成了芹洲村水口的景观建筑群,是整个村落的门户与灵魂。

  (南通登瀛桥·曾江/摄)

  而石梁桥中,数量最多又最默默无闻的,该算那些身处深山幽壑的石梁了。他们也许简朴得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年龄,他依然默默地横亘于溪涧沟壑之上,任泉声喧后、虹影照前。他们承载着风霜烈日与时间,但总是不卑不亢,俨然山中的隐君子,看似无为,实则泽惠一方,让天堑变为通途。她们的身上,刻写了一代又一代闽侯人的履迹。

  (鸿尾桥头碇步桥·曾江/摄)

  当然,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曾经辉煌的都会转入低迷,有的甚至损毁。但他们以直线或弧线横空飞过的优美姿态,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古石梁桥,我们没有忘记你,我们只会心怀感激,永远仰视!

  (徐梦自/文)

  出行小贴士>>>

  1、合浦桥

  公交:乘坐901、902路公交车到南屿镇龙好公路口站——坐摩的或者步行到合浦村合浦桥。

  自驾:福州绕城高速——湾边大桥——乌龙江大道——龙好公路口——合浦村。

  2、榕荫桥

  公交:乘坐902路公交车至南通客运站——乘坐摩的或步行到苏坂村榕荫桥。

  自驾:福州绕城高速——湾边大桥——旗山大桥——通洲大桥——苏坂村。

  3、登瀛桥

  公交:乘坐902路公交车——南通客运站——乘坐摩的或步行至陈厝村登瀛桥。

  自驾:福州绕城高速——湾边大桥——旗山大桥——通洲大桥——陈厝村。

  4、鸿尾桥头碇步桥

  公交:乘坐33、38路公交至甘蔗——乘坐707公交至鸿尾街站——乘摩的至鸿尾村碇步桥。

  自驾:福州市区——洪山大桥——316国道——鸿尾乡——鸿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