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乡镇新闻 >> 正文

闽侯廷坪脱贫 有个“药酒疗法”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7-24 15:52:29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编者按 7月23日,福州晚报A2版刊登了题为《闽侯廷坪脱贫 有个“药酒疗法”》,本报本期予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合作社为青红酒注册了“廷坪红”商标。

  厂房内整齐排列着刚酿造的青红酒。

  闽侯廷坪乡距市区很远。从市区驱车前往,3个多小时、100多公里的路程,大多在大山深处蜿蜒攀爬。

  廷坪乡的各村落,零散地镶嵌在闽侯北部的群山之中。“廷坪不平”的地理环境和不便的交通,让这个贫困乡脱贫成了难题。

  今年年初,73岁的冯招熙留守在廷坪村,仍靠一亩三分地,支撑一家九口的温饱。而7月20日中午,这位满脸皱纹的老农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现在他就在家门口打工,一天能赚165元。

  像冯招熙这样的精准扶贫对象,廷坪乡有241户。在这山路十八弯的乡村,扶贫之路如何走?还要从药和酒的故事说起。

  药的故事

  廷坪乡廷坪村,海拔800米,过去青壮年都出外讨生活,剩下的村民只能靠着土地生活。冯招熙是廷坪村的精准扶贫对象,73岁的他,靠7亩地,养着家中老少9口人,包括瘫痪卧床的九旬母亲。

  今年年初,他突然获得一个兼职的机会,到中草药种植生产基地当管理员,一天赚165元。

  贫困老农

  打工日薪165元

  “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但都还要我接济。”20日中午,冯招熙平淡地描述生活的窘境,“大儿子42岁了,去年确诊鼻咽癌,三个月得开一次药,每次要3000多元。小儿子和我一起住村里,脑子不好用,什么也做不了。大儿媳是个残疾人……”

  交通不便,又一把年纪,他已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到山外头打工,无望之时,却有了转机。

  年初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突然找上门,问他农闲时要不要打份工,做名“田间管理员”,一天165元,地点就在村里。

  原来,村里和福建青谷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中草药种植生产基地,给村民带来了35个临时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可获得150元,其中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日薪上浮10%,即165元。

  意外发现商机

  企业家回乡种药

  深山中怎么会冒出个种植基地?这还要从三年前,福建青谷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总陈由健妻子的鼻炎说起。

  陈由健是廷坪人,2014年之前,一直在城里从事建筑生意。那时,他的妻子得了子宫肌瘤,他从朋友那听说中药材三叶青抗病毒,就买了许多。没想到妻子喝了一年后,却意外发现20多年的鼻炎不再犯了。

  “这让我看到了商机。”陈由健说,三叶青被称为“植物抗生素”,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痰的作用。当时,他恰好从林业部门那听说了三叶青项目,就想着不如“告老还乡”,种植三叶青。

  “三叶青对环境要求很高,要阴凉的坡地,廷坪的坡地正好适合。”陈由健说。

  在廷坪乡政府的支持下,他创立福建青谷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租下当地贫困户68亩林地用于中草药种植。目前基地已种植三叶青300亩,白芨等正在试种植。

  贷款入股

  贫困户即将拿分红

  陈由健介绍,种植基地不仅让贫困户有土地的租金收入,还为山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公司接收5户精准扶贫户进入基地工作。

  “5个贫困户,每天工资是165元,其中两位在政府帮助下获得5万元贷款入股,每年可享受分红。”陈由健说,接下来他还将进一步发展特色种植、深加工环节,提供出更多收入稳定的工作给村民,继续帮扶贫困户。

  “最初我们给贫困户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廷坪乡副乡长张在明介绍,贫困户本身已身无分文,一听贷款5万元,都担心亏损还不起,村干部就一次次上门解释政策,若生意失败,这风险也是政府担着。

  “明年5月份,我们企业虽然还不能赚钱,但两位贫困户就能提前拿到5000元的第一笔分红。”陈由健说。

  酒的故事

  若说种植三叶青是借助外来产业脱贫,那么青红酒便是山里人发挥自身优势脱贫。

  村中酿酒高手

  加入青红酒合作社

  廷坪乡海拔高,湿气重,当地人都喜欢自酿青红酒,年份越长的酒就越受欢迎,人称“农家XO”。老一辈的村民个个是酿酒高手。但因交通不便,村民酿的酒大都藏在家中。

  “能否组织贫困户一起大规模酿造青红酒,形成品牌,让他们脱贫致富?”去年底,闽侯县政府职能部门把脱贫的眼光投向了青红酒。

  这个想法很快被落实,在廷坪乡政府牵头下,几个有丰富酿造青红酒经验的村民,在去年底成立了“廷坪乡酿造青红酒扶贫项目合作社”。

  20日下午,在廷坪乡广坪村,记者看到,一个800平方米大的厂房内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大酒缸,酒缸全部用黄泥封堵。

  “这一批刚酿的,准备3年后开坛。”村支书陈孝艳介绍,为了保证青红酒的品质,合作社统一购置酒缸、酒坛、糯米、红曲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请来技术人员指导村民酿酒,酿好的酒将由合作社一并包装、销售。目前厂里这批新酒一共有430坛、36吨,3年后开坛卖酒,预计收入将达70万元。这样的规模,在过去是不敢想的。

  合作社+农户

  自酿酒打开销路

  据介绍,合作社主要以“合作社+农户自酿”和“合作社+农户信贷”两种方式进行产业帮扶。

  廷坪乡后溪村49岁的林维磊,是“合作社+农户自酿”的受益者。在此之前,他只能依靠2亩薄田维持生计,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一对一帮扶他的是副乡长张在明。

  得知林维磊有20多年酿造青红酒的经验,去年底张在明动员林维磊加入了合作社。

  林维磊说,在政府帮助下,他除了参加技术培训,提升酿酒水平外,还在乡里的帮助下申请了5000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扩大酿酒规模。今年年初,他还获得农业银行小额贴息贷款4万元,并用这笔钱购买3500公斤糯米和100个酒坛用于青红酒酿造,3年后预计可产出青红酒6500公斤,比原来的每年只能酿100多公斤,多出了几十倍,到时候盈利预计有8万元。

  “更主要的是,不用担心销路,合作社会用高于市价2到3元的价格回购我家酿的酒,今后不管酿多少酒,都不怕卖不出去了。”林维磊说。

  目前林维磊不但扩大了酿酒规模,还通过土地流转,获得10多亩荒地用于糯米种植,进一步降低酿酒成本。

  注册商标

  打造“廷坪红”品牌

  在19户村民参与“合作社+农户自酿”模式获得成功的同时,“合作社+农户信贷”的模式也得到村民认可。

  张在明介绍,“合作社+农户信贷”即贫困户可由合作社担保贷款5万元,并将钱投入合作社统一酿酒,前两年合作社每年付给贫困户5000元,第三年待青红酒上市后根据效益分红,不低于6000元,且贫困户的贷款利息和本金由合作社返还。

  “目前全乡38户入股,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追加投资,扩大规模,以容纳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张在明说。

  此外,合作社刚刚注册了“廷坪红”商标,并在县城甘蔗街道租下一间店面,准备售卖青红酒。

  “廷坪乡已形成以青红酒酿造、林下经济、食用菌生产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结合技能培训和小额信贷,为精准扶贫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线。”廷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叶振典介绍,去年下半年,乡里还向县人社部门申请,为精准扶贫对象争取到102个公益性岗位,可以让他们在村里就地就业,主要从事公路、自来水、生态方面的管护,以及卫生保洁等工作,每个月可以领到1350元的工资补助。

  去年,廷坪乡241户精准扶贫对象均已超过省定脱贫标准。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陈木易 陈丹 实习生 杨莹/文 叶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