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福州新闻 >> 正文

撑屋老柱见证传统纠偏绝活 一次拉正数十年不倒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6-07 10:00: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这几间柴埕厝在牮厝后还用木条和柱子加固

福州新闻网

  如今人们已经很难看到六离门了。

  福州新闻网讯 福州以前多柴埕厝,木制的柴埕厝历经风雨,歪了怎么办?于是福州方言里叫“牮厝”的老行当就诞生了,用的“吊龙车”牵拉,将倾斜的柴埕厝拉正固定住,然后在倾斜的一面用木柱顶住屋子。这一老行当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消失。如今,上下杭一带仍可见到经过牮(jiàn)厝的柴埕厝。

  走在上下杭一带,除了欧式建筑,老福州称之为“柴埕厝”的棚屋同样也吸引了许多老建筑爱好者。在连通上杭路与下杭路的南园巷巷口,几间相连的柴埕厝上有长木条斜钉在上面,侧面还被几根大柱子顶着。

  “许多经过的人只当是房屋要倒了,才拿柱子顶住,其实这是福州老行当‘牮厝’留下的痕迹。”80岁的张依伯告诉记者,这几间柴埕厝年长的已经一百岁了,年轻的也有八九十岁,他从出生后就一直居住在这里。

  “柴埕厝要经受地震、台风、冰雹等考验,倾斜了就要扶正,就要请木工来‘牮厝’。”张依伯描绘起亲眼见过的牮厝场面:木工用钢缆加木制的“吊龙车”牵拉柴埕厝,靠“吊龙车”的转动,将倾斜的屋子拉正,然后用木条在屋内外加固。

  张依伯指着几根支撑柴埕厝的大木柱说,这些柱子也是牮厝后用来加固房屋的。他家最后一次牮厝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30多年了房屋依旧稳固,只是厝外的木柱因腐烂更换过。

  张依伯70岁的邻居说,以前福州人居住的房子多为杉木结构的柴埕厝,这些杉木一般从闽北山区顺闽江放排到福州。典型的柴埕厝宽四五米,在大门外加制六扇矮门,称“六离门”。

  记者走访看到,上下杭一带的一些柴埕厝仍保留着牮厝的痕迹。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改建前的茶亭街曾有大片这种用木柱顶着的柴埕厝。大约10年前,洋中路还有16间柴埕厝顶着28根木柱。现在很多木工都没听说过牮厝,更别说会牮厝了。随着上下杭旧屋区改造,一片片柴埕厝将退出历史舞台,老行当牮厝的痕迹也将跟着消失。

  (福州晚报记者 赵铮艳/文 张人峰/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