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汽车时代”考验厦 解读数字背后深层问题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7-19 10:32:0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高楼林立,车位紧张。这是厦门莲坂一带某小区停车场。(记者 苏媛 摄)
滚滚车流。(记者 王协云 摄)
市妇幼保健院智能立体车库有25层停车位,总高度50米,最多可容纳200部车。车库于2011年9月27日试运行,是当时福建省最高的立体停车库。 (记者 苏媛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正在考驾照的小蔡或许想不到,两个月后可能成为厦门第一百万部车的车主。数据显示,厦门现有机动车保有量已达97.3万辆,按日均400辆新车上牌的速度来算,再过两个多月将正式迈入“百万汽车时代”。(详见本报昨日报道《厦门即将进入百万汽车时代》)这个数字背后有怎样的利与弊,该如何解读?
【问题】
机动车猛增
加剧尾气污染停车难
厦门环境污染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厦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但今年上半年却下降至92.47%,有11天出现轻度污染。目前,厦门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污染“贡献量”已经超过了工业排放。
交警部门表示,这几年厦门的停车位虽然在不停增长,但停车位增长比例还不到5%,小车增长比例却是20%。这种反差造成了停车位“一位难求”的现状,岛内停车位价格已出现80万元/个的高价。目前,全市停车位缺口约20万个。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员会副主委朱奖怀表示,厦门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行车和停车难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大停车场建设,有一项措施是在机动车道划停车位,但这种做法反而限制了路面通行量,给道路“添堵”。
促进经济发展
【声音】
车市是城市经济“晴雨表”
对于城市汽车数量增长的问题,专家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普遍性规律,在意识到车辆增加给城市带来各种消极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汽车产业发展对这座城市的贡献。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给记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一百万辆机动车,如果全部集中在面积不大的厦门岛内,肯定会让思明、湖里这两个区“胸闷”。不过,思明、湖里两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
数据显示,2012年,厦门新增家庭轿车7.08万辆,同比增长4.6%,新车销售收入150多亿元,二手车销售额也有40多亿元。在同期882.11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约1/4。也就是说,社会消费1/4来自汽车。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层面来说,发展汽车产业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建议】
解决交通拥堵
应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厦门即将迈入“百万汽车时代”,曾引发不少猜想,“限牌”、“拥堵费”的讨论不绝于耳。这些措施会不会马上实施?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厦门目前还没有要采取这些举措的明显迹象。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门学问。”研究交通问题20多年的林地球说,厦门还没到迫不及待要搞“限牌”、“拥堵费”的时候,“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不主张用这些办法影响汽车产业,不能约束汽车购买力,从而约束出行率,管理得好就没有利弊问题”。
林地球认为,在不剥夺汽车拥有率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那就是要走公交优先的城市发展路子。反观厦门目前的地面公交,虽然数量不少,但速度太慢,“时间没有保障,很多人就会选择自己开车,不会去坐公交车”。
因此,林地球建议,连接岛内外的公交线路可一分为二,设置A、B线,A线停靠奇数站点,B线停靠偶数站点,采用这种“多站一次”的停靠办法,提高公交速度。另外,可以采取增加区间车、公交站设置“一站多点”、一些线路改弯取直等办法,缓解高峰期的客流问题。
“还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车主换乘出行。”林地球举例说,如果中山路等繁华商圈的停车费进一步提高,岛外市民开车进岛,可以将车子停在免费、低价的停车场,然后换乘公共交通到达中山路。
朱奖怀也认为,解决“百万汽车时代”的城市拥堵问题,就要建成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目前,厦门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只有42%,而香港则达到80%,厦门应该花更大力气来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思考】
小区停车资源
记者了解到,除了探索运用价格手段加大车位周转率、增加路面停车位以外,引导更多停车资源对外开放,成了物价等部门缓解局部区域停车难的又一试行举措。这一举措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业主自愿开放住宅物业小区停车资源,另一种则是政府车位资源错时对外开放。
近日,市行政服务中心非办公时间963个停车泊位进行个别定价,办公时间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法定节假日(全天)和非办公时间(18:00-次日8:00)对外实行有偿服务。
引导业主自愿开放住宅物业小区停车资源,目前仍处于困局。大部分小区内的停车资源都不欢迎“外来车辆”。事实上,除了部分老市区的居民小区车满为患,不少新小区内的停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家住洪莲路安置小区的李先生就告诉记者,小区地下停车场鲜有停车,却从未对外开放。
不少业主认为开放小区停车资源是让物业占了“便宜”,业主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事实上,停车资源收费也是业主共有部位经营收益的一大来源。这部分收入并非属于物业,车辆停放服务收入70%归业主共有,缴入公共维修金专用账户。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住宅小区还可以由业主大会自主确定是否开放停车资源、停车资源收费标准等。(记者 沈彦彦)
该不该开放小区停车资源?欢迎市民关注厦门日报微博、微信或致电读者热线968820,提出建议或意见。
(厦门网-厦门日报记者 汪长福 林雯 卓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