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数字城管通过专家“大考” 3个月后正式运行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5-31 13:57:2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福州新闻网讯 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今年元旦建成并投入试运行。30日,福州的“数字管家”顺利通过全国专家组的初步验收。该系统将根据专家意见进行3个月的优化完善,然后正式运行。
可实时追踪采集员轨迹
30日上午,在福州市城市发展展示馆4楼大厅,举行了福州数字城管系统项目初步验收会。
大厅内,受理员、派遣员等20多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着,接件、派件、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根据系统提示,30日上午至11时,分布在鼓楼、台江的49名采集员上报情况反映件199份。据介绍,数字城管系统每天会接到三四百份情况反映件。
目前,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有142名采集员信息,负责鼓楼、台江2个区约53平方公里的信息采集。信息采集采取网格化管理,整个区域划分为518个网格,每个采集员负责若干个网格的信息采集、巡查工作。工作人员随意点击了一个采集员,画面上出现了他的巡查范围和一个小黄人。小黄人在网格内不断移动,身后留下绿色“尾巴”。绿色“尾巴”代表采集员的巡查路线。工作人员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追踪采集员的轨迹。
可制作市政专题地图
在数字城管系统内部,城市的道路、行道树、窨井、电杆等被称为部件,每个部件都拥有自己的地理编码;噪音污染、私搭乱建、道路垃圾等称为事件。部件和事件相当于“数字城市”的经纬,是“大城管”格局的基本元素。根据住建部标准,一期鼓楼、台江范围内,普查部件分为7大类92小类,部件总数达28万个;事件6大类64小类,涉及近80家责任单位。
福州数字城管项目相关负责人、市建委副主任兰邵华介绍,该系统以采集数据为基础,设计了问题类型统计模块、高发问题统计模块,可以分析出一段时间内市政设施常见和高发的问题。比如,一场大雨过后,有多少行道树倒地、市区出现多少处涝点,经过处理采集员的上报数据,就可制作涝点地图、毁树地图。将各种主题进行统计,就能为市政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实时数据。
通过专家组初步验收
兰邵华表示,系统试运行的5个多月里,数字城管办公室多次组织市、区相关责任单位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事件权属确认会议,确保权属正确性,以提高处置率。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截止5月27日),市监督指挥中心共受理城市部、事件案件共40167件,立案35150件,立案率为87.51%,已处置案件为23700件,处置率为67.43%。1月份按期处置率19.56%,5月份按期处置率为48.92%,按期处置率有明显提升。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精细、敏捷、高效、全方位的“大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格局。
记者昨晚获悉,专家组认为,福州数字城管系统的技术、数据、组织和效果的成熟度处于国内同类新建项目领先水平,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又讯 日前,市政府出台《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将 “数字城管”试点范围从的鼓楼、台江扩大到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及闽侯大学新区,争取明年全覆盖,建成统一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办法》规定,工作日时间内核实确认、立案派遣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如问题地处城乡接合部,核实确认、立案派遣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对处理结果要实时考评。此外,将通过12319语音呼叫系统、12345便民服务热线、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方式统一采集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受理公众提出的相关举报、投诉和咨询,即时登记处理。
相关链接:数字城管大事记
2012年3月,我市决定正式启动项目建设,一期建设以鼓楼、台江约53平方公里范围为试点,二期建设覆盖仓山、晋安、马尾建成区及闽侯大学新区,2014年前完成。
2012年6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住建部和省内专家组评审。
2012年9月,完成项目招标并投入建设。
2013年1月1日,系统建成开始试运行。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文 俞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