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产业经济 >> 正文

“巾帼”科特派来了!为南通这家企业节约300多万成本

http://www.mhnews.com.cn  2021-12-12 11:21:07      【字号

  在闽侯县南通镇,有这样一支“巾帼”科技特派员团队,她们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用坚守、专业、奉献为保障民生“菜篮”,助力乡村振兴作贡献。

  她们是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推广研究员陈秀娟组建的“珍惜食用菌技术创新团队”。

  近日

  记者走近陈秀娟团队

  聆听她们“科技助农”的故事

  “科特派”助力

  资源高效利用

  近日,在陈秀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南通镇的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菇房,只见2米多高的六层架子里,一朵朵洁白如玉的“绣球”已亭亭玉立。科技特派员正认真观察绣球菌的生长状态,记录菌株生长参数。

  “别看这一朵朵绣球菌很漂亮,采收后留下来的废菌包可让人头疼了!”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黄洁告诉记者,公司年产废菌包15万包左右,废菌包随意堆放会产生大量霉菌和害虫,造成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

  2019年,“科特派”陈秀娟团队来了后,这种现象得到很大改善。

  “我们发现废菌包中含有葡聚糖等多种营养物质,可用于绣球菌的二次栽培和其他蔬菜的无土栽培,还可直接还田改善土壤环境。”陈秀娟说,她们通过多次试验,建立起一套废菌包二次生产工艺操作标准流程,解决了绣球菌废菌包环境污染和资源可重复利用难题。

  截至目前,废菌包二次循环利用技术累计推广应用700万袋,节约成本300多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不仅如此,陈秀娟还带领团队积极研发废菌包在蔬菜育苗、栽培方面的应用,实现废菌包多途径、高效率的循环利用。

  采用专利技术为企业研发冻干绣球菌,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价值,延伸产业链,让企业找到新的增收点。

  积极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多项专利,为推进绣球菌菌渣可持续利用及蔬菜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帮助该公司联系有机肥企业,拓展废菌包销售渠道。

  陈秀娟团队还指导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闽侯县首家“国字号”龙头企业等。

  深化助农服务

  守好民生“菜篮”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陈秀娟团队还加大科技人员下乡入企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力度。

  2021年通过把脉献策、咨询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等方式科技下乡239人(次),服务群众5000人(次)以上,切实助力乡村振兴。此外,陈秀娟团队还通过调研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需求,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

  疫情期间,南通镇宝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持续为永辉、朴朴等民生超市和配送公司提供绿叶蔬菜产品。为保障福州市场蔬菜正常供给,陈秀娟立即带领专家组到现场查看该基地蔬菜种植情况,并针对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给予专业指导。

  同时,针对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生产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陈秀娟团队还为南通镇瓜山村福宇叶绿菜专业合作社等蔬菜生产基地提出相应措施,保障其生产不“断档”。

  “为应对冬季低温寒潮天气对蔬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组织多名科技人员赴南通镇等蔬菜种植基地开展蔬菜抗寒防冻及灾后应对技术指导和志愿服务,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确保冬春季蔬菜生产安全。”陈秀娟说。

  推广示范基地

  带动村民致富

  依托省种业工程、省星火项目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科技项目,陈秀娟团队多次前往省种业创新与育种攻关成果示范基地,掌握新品种的优缺点和市场契合度。2021年,推广优质种苗50多万株,指导企业合作社20万亩,在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先后在南通等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个,不断完善“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生产模式,为种植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服务,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以前我们也不懂得怎么科学管理、提高果蔬品质,如今在研究所里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多。”南通镇银安村村民徐玉珍高兴地说。

  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 陈秀娟: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福州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作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群众传技术、送种子,吸引更多有志青年了解农业、投身农业、创新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陈枫 陈何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