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走进白沙镇新坡村江氏古厝

http://www.mhnews.com.cn  2013-06-28 15:23:51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风水古厝  乡野奇葩

  曾献星  余孙淮

  白沙镇新坡村西北部,坐落着一座建于乾隆初年(1736-1795),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名居———江氏古厝(又称永奋永襄厝),是我省目前为止发现的保留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堪称“风水古厝,乡野奇葩”。

  走进江氏古厝,跨过高高的门槛,穿过幽幽的青石小道。这里没有城市的熙熙攘攘,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与污染;这里没有丽江古城的举世闻名,没有文人骚客、达官显贵的历史渊源。但古厝拥有它特有的魅力。

  兄弟历时59载  古厝深山建起

  江氏古厝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比全国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还要年长59岁,历时59年才竣工。古厝根据福建地区“门前有水,财源滚滚”,“朝向正南,人丁兴旺”的民居选址风俗,选择坐北朝南的方位和靠山面水的地理环境。

  古厝的主人———江家永奋、永襄是一对兄弟。古厝沿中轴线由南至北纵向排列5座,加上旁边两座共有7座,每幢均由主座、前后厢房、前后回廊等组成,布局严谨,井然有序。该厝前3幢是永奋所建,面阔5间,进深7盈,出游廊,穿斗式木构,悬山顶,中间厅堂,左右对称,官房、下间一应俱全。主座两侧均有梯弄,以土墙间隔,便于透风防火。在主座的西侧,建有规模略小的前后二幢宅院,宅院由正座前后厢房、前后回廊、后房等双层楼阁式组成。古厝的后两座系江永襄所建,建筑风格与前3座大同小异,只是两侧建筑与规模相般配的阁楼、书房、花园。其布局比主座更为灵活自由,错落有致,或轻巧活泼,或曲折多姿,或素淡幽雅,或朴貌古香,使得单调的宅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机盎然,足见主人的生活情趣。

  艺术民俗并举  古厝蕴藏“三宝”

  江氏古厝最大的特点是厅堂高大宽敞,巨梁木柱,出檐深远,由南往北,逐层高大。厅堂为敬神祭祖,举行婚丧仪式,宴请宾客等活动的必备场所。古厝最大的厅堂位居最后,厅堂宽达9米,深逾20多米,高10多米。厅前3根扛梁长达10米,直径80厘米。这么大的厅堂及杉木扛梁在我省相当少见。

  宅院内木雕艺术精妙,不饰彩绘,格调高雅。无论是插屏、橼头、门窗、格扇,还是外露的斗拱、梁枋等都尽展中国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令人赞叹。从雕饰内容来看,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山水花鸟、几何图案等,丰富多彩;雕刻技艺有线刻、影刻、浮雕、圆雕、透雕,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

  古厝书院是江氏家族专供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是一座较为典型的私人兴办的家族书院。书院位于江氏古厝东侧,呈纵向式,全木构双层阁楼,建筑面积约有400多平方米,幽雅大方,环境僻静清幽,是读书作学的好场所。

  古厝留下两谜  至今无从得解

  古厝在历史的风雨中沉寂了两百多年,默默地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始终如一地庇佑着江氏家族子子孙孙,到如今依旧安详稳健。古厝的沉默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世人看来,如此大规模的建筑一定是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的祖屋,而住于此的江氏后代则说他们家历代为农民,专家也曾多次查阅江氏家谱,奇怪的是族谱对江宅的事只字未提;古厝石材铺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石材用量十分惊人,特别是宅内的天顶、台阶、厅堂、通廊等地面都是以平整的长方形大石块铺设,最长的石条每块长6米,宽80厘米,厚30厘米,重达3吨。据研究人员称,这些石材均为闽南所产,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两道谜至今世人无从得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