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话说闽侯红色故事丨一起走进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桥交通联络站

http://www.mhnews.com.cn  2021-06-22 09:58:32      【字号

  背倚群山,腹地广阔襟江面水,水运发达地处闽江北岸的闽侯县荆溪镇不仅水陆交通便捷也英雄儿女辈出

  今天,让我们走进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的陈应东厝它的屋主是革命烈士陈应东这座古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小桥交通联络站

  陈应东是谁?小桥交通联络站在当时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陈应东,早期从事闽江线上的运输工作,经营往来于福州与南平、建瓯间的货物运输生意。正是因为其工作特点有利于革命物资与人员的运输,陈应东逐渐被引领上革命道路。

  1946年9月至10月间,因省委机关安全转移需要,当时负责福州西北区工作的林白同志,将闽侯县荆溪镇地下党员陈应东同志的家选定为交通联络站,以便接应省委机关人员转移,开展周边交通联络的各项工作,陈应东厝由此也成为闽江北岸、省城腹地共产党人传输情报、运送枪支弹药以及物资的一个重要交通联络站。   小桥交通联络站成立后,陈应东一家也成了该联络站的交通员。为了地下党交通联络站建设和革命事业需要,陈应东一家及其他地下党员们以交通联络站为基点,多渠道了解敌情、搜集各类情报,并开展通讯联络、运送枪支弹药等工作。

  1947年2月22日至25日,中共闽江工委在桐口乡龙山村(现荆溪镇桃田村)革命基点户郑金伙的房子里召开干部会议(史称龙山会议),传达中央和省委工作精神,宣布成立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而小桥交通联络站就是当时各地地下党员前往会址的重要中转站,也是组织会议前期筹备工作的聚集地。

  当然,小桥交通联络站对龙山会议的意义,绝不局限于对参会人员的接待和联络,还包括了会议期间的放哨、后勤和掩护等细致的工作,其作用贯穿于龙山会议之始终,确保了会议的圆满结束,承载着福建省党史的光辉一页。

  1947年11月,因叛徒出卖,小桥交通联络站遭到破坏。后来,交通联络员有的被捕入狱,遭严刑逼供,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有的虽逃离,但仍因“城工部事件”党内受审;有的改名换姓,远走他乡,孤身漂流海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小桥交通联络站无一人叛党投敌,革命意志坚韧无比。

  鉴于小桥交通联络站为福建革命斗争作出贡献的历史事实,2019年7月,闽侯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为联络站正式挂牌“福建省委地下党厚屿小桥交通联络站革命遗址”。

  如今,我们再次走进小桥交通联络站革命遗址,近距离接触当时筹备会议的同志们用过的旧油灯,交通联络站成员们接收、发送情报时穿过的蓑衣等老物件,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也是为了让革命精神传承不息,让红色传统血脉永续。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红色遗址凝固着党的革命历史,是党的革命重要的历史见证,也是传承革命精神的有效载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我们一起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并将之转化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