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从“三大件”之首到共享单车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5-17 10:57:54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如今,在拥堵的城市街头,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穿梭其间,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骑着单车上路似乎变成了一件颇为“时髦”的事。然而,在三十多年前,自行车仍是中国最主流的代步工具,中国也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5月7日,中国自行车协会宣布成立中国自行车协会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这标志着共享单车被正式纳入国家自行车行业协会。据悉,专委会还将参与制定《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和试点,并推动相关强制性标准制订,可以预见,未来共享单车必将在国内掀起新一轮的自行车流行潮。

  “小时候,我坐在车前杠上,妈妈坐后头,爸爸蹬着‘永久’牌自行车……街道两侧,自行车如洪流般绵延无尽,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很常见的一幕。”年过而立的方女士感叹道。今天记者就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永久”自行车说起,谈一谈有关自行车的话题。

  永久自行车标志。林若野 摄

  曾经的“永久”情结

  说起自行车,绝对绕不过“永久”。这生产于上海的自行车,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风靡一时”。彼时,一般人月入不过在30元上下,而一辆“永久”的价格接近200元,还要凭“购车票”走“后门”购买,仅仅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说是奢侈品也不为过!

  当年,如何才能拥有一辆“永久”?今年70岁的陈老伯跟记者讲述了自己和“永久”的情缘。

  “70年代,自行车可是紧俏品,整个白沙镇政府也只有5辆,大家都想要骑。我以前供职于闽侯磷肥厂,经常要负责送化肥下乡,所以便由单位向政府打报告,配备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陈老伯说,那时候,“永久”自行车带给他的记忆,除了便利于工作,还满足了他精神层面的“虚荣”。“毕竟当年能骑着‘永久’自行车,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看着大街上人们羡慕地眼神,心里别提多得意了。”陈老伯笑呵呵的说。后来他省吃俭用,自己买了一辆“永久”,至今还停留在老家。

  年过六十的老林,如今还推着一辆老旧的“永久”自行车,穿行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中卖着发糕。老林是莆田人,来榕已经有四十几年了,从一个壮小伙到两鬓发白的老汉,这辆“永久”自行车陪着他走过了大半个人生。

  “我原先在市区卖发糕,不过这几年城市生活节奏太快了,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光顾,我便‘转战’闽侯来了。”老林乐呵呵地笑着。他说,现在自己身体还好,每天就骑着自行车从福州上来,赚点生活费也锻炼下身体。

  关于“永久”,老林最温馨的记忆是教儿子骑自行车。“那时候孩子个子还小,要从车前杠下面跨过去踩踏板,我在后面扶着,他在前头大喊大叫,别提多欢乐了!”老林想着想着,眼中充满了柔情……

  如陈老伯、老林一样的“永久”情结,也存在于许多国人的回忆当中。儿时希望快点长大骑车的企盼,央着父亲抓着车后座的学车经历,是许多“70后”、“80后”的美好回忆。

  这项工作林依忠已坚持了40年。 林若野 摄

  在车流中穿行的老自行车。方玲燕 摄

  坚持了四十年的修车匠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闽侯县城才从螺洲搬迁来不久,林依忠就摆起了修车摊,靠着这手艺,他维持了一家四口人的生计。“那时候,自行车和手表、缝纫机被称为‘三大件’,自行车是“三大件”之首,作为结婚前必备的几个物件,当年凑齐这‘三大件’不仅关系到结婚更关系到面子问题。”林依忠回忆道。他说自己当年没有凑足“三大件”,却与其中的自行车打了快一辈子的交道。

  记者回忆到自己刚学会骑自行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闽侯县城一到上学、上班的高峰期,街上都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每当上学,自己的“凤凰”自行车轮胎气不足,记者就要到林依忠的修车摊去打打气,那时候,他总是忙得抬不起头……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瓶车、摩托车,甚至是汽车,都开始逐渐挤压自行车的发展空间。林依忠的修车摊生意随之变得冷清。“为了拉生意,我还学习了如何修摩托车和电瓶车,现在汽车修理太专业,我老了也研究不动了。”林依忠如是说。靠着这“与时俱进”的干劲,新世纪的头几年,林依忠的生意还能维持。

  不久,随着县城改造的不断推进,林依忠的自行车修理摊屡次搬迁,到近些年已经赚不到多少钱了,但他习惯了这种生活,每天还是守在修车摊上,风雨无阻。“听说福州的修车老师傅都被共享单车公司延揽,专门去企业负责修单车,现在这项业务发展这么迅猛,没准哪天我也就‘弃暗投明’去了。”谈着修车摊未来的前景,林依忠玩笑中,带着心酸,也许这修车摊已经不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了,但这毕竟是他一生的事业!

  遍布街头的共享单车。林若野 摄

  共享单车已成为学生出行的首选方式。 林若野 摄

  渐趋流行的共享单车

  而今,随着全社会环保观念与日俱增,选择自行车代替私家车成为绿色出行的标志,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行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好法子,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下载App,注册,交押金,然后随骑随停,畅行无碍——“最后一公里”的解决,让共享单车迅速火爆。“尽管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但相信只要有政策和市场的合理引导,共享单车会走向合理的方向,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的‘利器’。”市民沙女士说,她本人也是共享单车的爱好者之一,经常在休息时和朋友骑着单车到处放风,这在如今已经是一种潮流了。

  值此风起云涌之际,看到共享单车引发的全民热潮,老牌的厂商也开始投身其中。2016年12月,“飞鸽”自行车与ofo共享单车合作;2017年初,共享单车市场新入局者——优拜宣布携手76年历史的上海永久自行车,预计一年的投放量将达到10万-20万辆。

  5月7日,凤凰与ofo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共享单车研发制造、产能及供应链、品牌战略合作、海外市场布局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按照合作,此番的共享单车生产制造规模将达到500万辆,凤凰将成为ofo在华东地区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今年双方合作的海外共享单车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由此观之,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自行车,渐渐将以服务百姓、低碳出行的共享单车的形式回归,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方玲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