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部门动态 >> 正文

“第二届闽侯县道德模范”候选人主要事迹

http://www.mhnews.com.cn  2014-12-01 09:39:00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大力打造闽侯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闽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2014年3月以来,县文明委在全县广泛开展了第二届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各乡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积极推荐上报合适人选。县委文明办对推荐上报的对象进行认真审核后,初步拟定大湖乡仙山村卫生所村医潘福惠等16人作为“第二届闽侯县道德模范”候选人,并将采取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人士组成的评审组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产生10名“第二届闽侯县道德模范”人选和若干名“第二届闽侯县道德模范提名奖”人选,报请县文明委审定后予以表彰。现将16名“第二届闽侯县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主要事迹予以公示(排名不分先后)。公示时间为5天,从2014年12月1日至5日。在此期间,欢迎全县干部群众以来电、来信、来访的形式向县委文明办反映情况,发表看法和意见。来电、来信、来访受理单位:中共闽侯县委文明办,联系电话:0591-22072126。

  中共闽侯县委文明办

  2014年11月30日

  ※敬业奉献模范※

  1. 潘福惠,男,1949年6月出生,闽侯县大湖乡仙山村卫生所村医。1969年,为响应当年毛主席提出的“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批示精神,20岁的潘福惠到洋山村卫生院学医。1970年,潘福惠成为全国首批“赤脚医生”。在仙山村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他一干就是40多年。仙山村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在村里当赤脚医生收入极低。现在潘福惠每次出诊只收3、4元的诊费,他的主要收入来自种田和养鸡养鸭。就算如此,潘福惠也从未想过放弃。只要是乡亲打来电话,不管多远,潘福惠都会背起药箱上门服务。2002年的一个夜晚,村民潘福宜腹痛难忍,潘福惠晚上10时许冒雨出诊。经诊断,潘福宜是胃出血。他赶紧打针止血,可潘福宜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半夜,他和几名村民一起把潘福宜抬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医生说,幸亏潘福惠及时进行了处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前两年儿子想接潘福惠去城里生活,福州市区一家医疗机构也想高薪聘请他,都被他拒绝了。潘福惠心里一直放不下村里的乡亲,他说:“如果我不干了,那村子里的人就没地方看病了。”2014年6月,《福州晚报》对潘福惠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大湖乡党委推荐)

  2. 危水平,男,1965年2月出生,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危水平默默无言,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孔元村精品村建设上,为孔元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奉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孔元村的村民无不对他交口称赞。孔元村自2012年被确定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以来,村里要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为了节省建设费用,他尽量安排本村的村民出工,带头与村干部一起参加建设,自己尽可能挤出时间多干一点活。村主干道两旁的桂花树就是他用自己家的农用三轮车运土,自己装车、开车、卸土,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种上的。2013年的夏天,为了尽快让工人早收工休息,危水平自己带头干重活。在抬起200多斤重的盆景时,他不小心闪了腰,霎时,他的脸色由于疼痛变得苍白,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他弓着腰站着,直到工人离开工地他才肯回家休息。在请假养伤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村里项目建设进展等工作情况,时刻没有放下村里的工作。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就迫不及待赶来上班。在危水平的带领下,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孔元精品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较好进展,危水平也被授予闽侯县先进基层党支部书记称号。

  (白沙镇党委推荐)

  3. 余朝东,男,1955年9月出生,数学一级教师,洋里乡田垱小学校长。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三十周年”荣誉称号; 2012年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授予“坚持乡村教育工作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三十六年如一日,从1978年参加民办教师队伍至今,余朝东都在洋里乡最偏僻的山村小学任教。2006年,他从家乡的梧溪小学来到田垱小学当校长。当时该校食宿条件差,交通极为不便。大部分教师都不想去田垱任教,即使是新分配来的教师也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余朝东为了让那些教师能够安心任教,在生活上给予很大照顾,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身为校长的他注重以身作则,平时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在他的影响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成了自觉化。在教学工作中,他狠抓质量,抓好本班级的教学工作外,还经常巡课听课,开展教研活动。这几年田垱小学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获得了田垱村干部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教师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校为家,兢兢业业,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洋里乡党委推荐)

  4. 刘昌铭,男,1983年11月出生,闽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在工作中,刘昌铭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多次受到县公安局局嘉奖。2009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曾参与各类专案十余次,被市局记集体三等功6次。刘昌铭多次抽调县公安局打黑除恶专案组,成功打掉了多个黑社会团伙,同时还参与了县局“烈日90”、“百日会战”等打击队,成功打掉了盗窃团伙30余伙,破获侵财类案件200多起。2013年,担任重案一队队长期间,他带领全队民警出色完成了省厅督办的“20130608非法买卖爆炸案”,同时侦破其它八类暴力犯罪案件20余起。作为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凡有重大案件和疑难案件,他都积极主动参与侦办。2014年1月至3月份,辖区连续发生4起命案。案发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侦察、搜集证据,走访群众,特别是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中,他冒着严寒,深夜驱车到离县城50多公里的山区,不顾山区雪天路滑的危险,亲自带领民警藏匿在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山道上,守候近三个小时,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怀着对人民的厚爱,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刘昌铭无怨无悔地战斗在基层刑侦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闽侯县公安局推荐)

  ※助人为乐模范※

  1. 施宜水,男,1955年1月出生,闽侯县鸿尾乡人,福州仕诚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宜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多年来,他坚持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助人为乐,各项捐款累计300多万元。施宜水非常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改善家乡学校办学条件,他一直坚持给鸿尾乡的中学和小学捐款捐物,增添教学设备,几年来累计捐资约150万元。2009年,鸿尾乡决定修建一条较为宽大的水泥路,施宜水得知后立即决定个人捐资30万元帮助修路。2010年,南坑村修建村道,施宜水再次慷慨解囊,捐资12万元。为了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施宜水出资20万元捐助鸿尾乡古洋村修缮村委会礼堂,添置了电脑、乒乓球桌、棋牌等各种文体设施。2010年春节前夕施宜水出资8万元,购买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物品发放给大坑村的困难群众,让村民过个吉祥欢乐年。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施宜水每年都向慈善总会捐款。施宜水所做善事,感动了当地村民,他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传为美谈。2010年施宜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2011年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2012年被授予闽侯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鸿尾乡党委推荐)

  2. 林礼兴,男,1939年7月出生,闽侯县白沙镇马坑村人。2011年4月,林礼兴老人将自己从简过生日剩下的2000多元钱购买图书和自费订阅的报刊,利用自家客厅,办起了白沙湾公益图书馆,免费向村民开放。图书馆的专柜里摆放的都是村民和附近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喜欢看和看得懂的通俗读物。如今,白沙湾公益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经达到1万2千多本,不仅能满足马坑村2000多名村民的阅读需求,还同时向周边村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一些养殖蜜蜂的村民反映希望能借阅到养殖蜜蜂的科普图书,林礼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第二天凌晨就起床冒雨骑摩托车到白沙镇,再搭乘33路头班公交车专程到福州市越洋图书城购买了20本蜜蜂养殖的科普图书,满足了村民科技致富的需求。2012年,林礼兴老人向马坑小学捐赠价值3000多元的儿童读物和闽侯版的乡土图书,并购买了100本新版《新华字典》送给学生,实现人手一本。林礼兴老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默默地影响和温暖着周边的人们,他也因此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活雷锋”。白沙湾公益图书馆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都对林礼兴和他的白沙湾图书馆进行了专门报道。2013年,林礼兴获得“福州好人”称号。

  (白沙镇党委推荐)

  3. 张启连,男,71岁,闽侯县南通镇廷宅村村民,他和妻子张娇英23年如一日, 无微不至地照顾与他们并无血缘关系的智障人潘圣妹,这样执着的善举,打动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潘圣妹是邻村的一个村民,父母双亡,有一个哥哥,同样是智障人,因此兄弟两人生活一直很困难。1991年,潘圣妹与哥哥发生争执,就跑到张启连家里。张启连夫妇很同情他的遭遇,决定收留潘圣妹。张启连自己本身就有2个孩子,家庭经济已经比较困难,现在又多了一个人,日子就更艰难了。但张启连夫妇并没有退缩,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潘圣妹,共同吃住,从未嫌弃,还教育2个儿子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位“兄弟”。由于智力有障碍,有时候潘圣妹会与人打架,惹出许多麻烦。张氏夫妇并没有感到厌烦,总是一次次到对方家里道歉,帮忙协调。7年前,潘圣妹不小心摔断手臂,需要医疗费几千元,张氏夫妇毫不犹豫带他到医院医治。许多人很不解,问他们这么辛苦图什么,他们总是说:“我们什么也不图,当初他跑到我们家,是一种缘分,我们就打算一直照顾他。张氏夫妇的言行感动家里每一个人,在他们的熏陶下,张启连的儿子、儿媳妇也视潘圣妹如亲兄弟一样。前些时候一个晚上下大雨,潘圣妹突然不见了,张启连一家拿着手电筒村里村外四处寻找,全身淋湿,终于在一个亭子里发现晕倒的潘圣妹,他们连忙将他送到医院,日夜精心地照顾他。

  (南通镇党委推荐)

  4. 黄爱敏,女, 1975年出生,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人,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闽侯县支公司职员,多次荣获县公司万元明星、年度精英等称号。她性格坚强、乐观,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更具有一颗无比的爱心。多年来,每当别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鼎力相助。她曾长期资助两名在闽侯一中上学的贫困女生,一直到她们顺利考上大学。作为忠实的红十字志愿者,黄爱敏持续奉献爱心,2004年8月开始,黄爱敏坚持每半年捐献一次鲜血用于救人,迄今为止已捐献4000CC的鲜血。2005年,她报名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2011年9月29日,她在省肿瘤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在签下捐献造血干细胞协议书后,黄爱敏又在志愿捐献遗体和器官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名字,决定今后将自己的遗体器官也捐献出来。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遗体器官,黄爱敏被福州市红十字会确认为福州市“三捐献”第一人。《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媒体先后刊登了她的事迹。2013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甘蔗街道党工委推荐)

  ※见义勇为模范※

  1. 欧阳善华,男,1974年7月出生,闽侯县竹岐乡竹岐村村民。他跳入冰冷的水中奋勇救人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传为佳话。2013年4月19日《福州日报》在头版报道了欧阳善华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2013年4月16日,欧阳善华到自家果园旁的水库取水时,愕然发现水库中央竟漂浮着一名老太太。欧阳善华感觉老太太似乎在轻微挣扎,猛然意识到她可能还活着,而水库的水深有三四米,如不及时施救老太太将有生命危险。人命关天,欧阳善华迅速把衣服一脱,跳入水中去救人。闻讯赶来的民警和村民向欧阳善华抛来一根绳子,欧阳善华接过绳子游到老太太身边,想用绳子把她绕住拉上岸,而还有求生意识的老太太却本能的拽住这根“救命的稻草”,欧阳善华怎么也拉不动。情急之下,欧阳善华立即游到老太太后面,让民警和村民在岸上拉绳子,他在后面帮忙推,大家合力将老人救上岸并迅速将老太太送往医院抢救,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事后大家都纷纷称赞欧阳善华很勇敢,欧阳善华腼腆地笑着说:“那个阿婆年纪那么大了,在水里泡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把人救上来,现在阿婆人没事就好啦。”2013年7月,欧阳善华荣登“福建好人”榜。

  (竹岐乡党委推荐)

  2. 陈兴雅,男,1955年4月出生,闽侯县大湖乡洋山村人。2010年6月8日下午16:00左右,陈兴雅骑着摩托车,在115县道白沙路段巡查移动公司光缆线路,突然,县道31公里处水泥路边一个1米多长的裂缝引起了陈兴雅的关注,他心里立刻涌起一个念头:会不会是连日来的暴雨造成路基松散?细心的陈兴雅便下车观察,果然发现公路下方已掏出一个大洞,路基下方土块正开始向闽江滑落。陈兴雅迅速向后撤离,这时公路下的土坡已瞬间崩塌。就在陈兴雅惊魂未定之时,一辆从大湖往福州方向的中巴车快速驶来,他没敢多想就张开双臂站在公路中间,高声喊到“危险,危险呀!前方的路不能走了!”满载乘客的中巴车紧急刹车停下了。接着陈兴雅又连续拦下3部小车和1部中巴车。就在车上的人们疑惑的时候,忽然连续几声巨响,一半架空的水泥路面也塌陷了,路边树木被砸得东倒西歪,路面和下方的土坡露出了5米的落差。正是因为陈兴雅的及时拦截和提醒,制止了因自然灾害造成车毁人亡重大事故的发生。陈兴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普通人的善良勇敢的人性光辉。

  (县政法委推荐)

  ※诚实守信模范※

  1. 林明锦,男, 1974年9月出生,福州宏玮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闽侯县政协委员。作为企业负责人,林明锦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成为企业开拓进取的生命线。他始终诚信于员工、顾客和社会。他领导的宏玮公司自2009年11月在同行业中率先导入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坚持把产品质量放在生产经营工作的第一位来考虑,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林明锦坚持每月对企业员工进行一次职业道德、顾客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他建立完善了公司产品“三包”、退换货制度、顾客满意度调查等制度,自觉广纳顾客意见,保证产品的质量,严格的管理赢得了供货商和消费者的信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福州宏玮工业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35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多万元的地方大型企业。企业每年上缴国家税收300多万元,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大户称号。林明锦同志致富不忘回报社会,2005年至今从不间断参与“关怀助学“活动,经常为灾区、贫困地区的人民捐款捐物。林明锦同志担任县政协委员后,积极参政议政,为闽侯及青口镇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青口镇党委推荐)

  2. 叶振炎,男,1973年4月出生,闽侯县天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天兴校缘超市负责人。叶振炎秉承“视顾客为朋友”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上,真诚、热心;在产品上,严把质量关。特别是食品行业,他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良心行业,一定要确保产品质量,决不能坑害消费者。2013年,一批面粉运到工厂时恰逢下雨,由于搬运工人急着卸货回家,导致部分面粉被雨淋到,虽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一再保证不影响使用,但叶振炎认为必须要确保原材料的品质万无一失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食品,最后该批次面粉被坚决退回。叶振炎在上街大学城还开了一家超市,尽管叶振炎大小事务忙不停,但每年各高校开学前,叶振炎都会特意到超市里检查,严把超市进货质量关。尤其是保质期比较短的商品,他严格要求店内员工每天查看,防止售出过期的产品,以免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有一次,叶振炎发现供应商送来的一批生活用品与之前看的样品质量上有差别,叶振炎立刻决定把这批货下架退货。有员工说“这批货质量也不是很差,明天很多学生会来买,如果没货学生就跑到其它店去买了,我们会失去一大笔生意”,但叶振炎认为,作为商家一定要讲求信誉,把顾客当亲人,决不能以次充好。叶振炎坚持诚信合作的理念,与供应商、消费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不因为眼前利益放弃诚信理念,被福州市政府授予“福州市二十佳个体工商户”。

  (上街镇党委推荐)

  3. 叶敏,男,1971年11月出生,南屿镇葛岐村村民。2001年,叶敏在南屿开办“爱超面包屋”,凭借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产品系列和亲民的服务博得当地人民的青睐。面包店开张以来,叶敏依法纳税,守信经营,视产品质量、卫生为店铺生命,十多年的经营中他始终以“安全、健康、卫生”为宗旨,立足于“发扬传统,锐意创新”,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产品。叶敏认为,经营面包店除了商品花样多、口感好外,更主要的是要让顾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他的“爱超面包店”坚持保质保量原则,坚持使用天然奶油、上等小麦粉等为原料;在服务上,微笑待人,做到文明经商、礼貌待人,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不售卖过期商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爱超面包店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好评和信赖。2013年被评为“党员诚信店”。

  (南屿镇党委推荐)

  ※孝老爱亲模范※

  1. 高依梅,女,1956年4月出生。闽侯县鸿尾乡汉头村村民。2000年,高依梅的丈夫李道文在运输水泥电线杆时不慎被电线杆砸中,造成胸口、腰椎体爆裂骨折,脊髓损伤,双下肢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连大小便都需要别人照顾。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了,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顿。高依梅用她那孱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家里种了5亩稻田,耕田、插秧、收割、担稻谷这些重活都由高依梅一个人承担。为了增加点收入替丈夫治病,农闲时高依梅就到附近打零工,无工可做时,她就上山砍点木棍换钱。困难并没有压倒这个勤劳的农妇。她细心照料丈夫,平时天气好、有太阳的时候,高依梅会把李道文从二楼背到一楼的空地上晒太阳。晚上还要给瘫痪的丈夫接屎接尿,细心照料……每天她都要忙到深夜才能休息。13年来,高依梅一直都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不离不弃。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向我们传递着朴素而又感人的人间真爱,书写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话。2013年,高依梅被评选为首届感动福州十大最美女性。

  (鸿尾乡党委推荐)

  2. 肖玉明,男,1959年8月出生,竹岐乡竹岐村村民,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生病的老母亲。2014年2月,《福州日报》专题报道了肖玉明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2004年初,肖玉明的母亲陈征金患上了白内障。因担心母亲晚上起床方便摔伤,肖玉明在母亲房门外支起了一张折叠床,晚上就睡在母亲房门外。老人每晚要起床四五次,他就一次次起来搀扶。在这张小床上,肖玉明一睡就是十年。在这些年间,陈征金的视力退化严重,衣食住行均要人照顾。为方便照顾母亲,肖玉明这些年来只接受村子附近的水电工活,每天早上五六点出门做工,上午十点一定回家,和母亲说会话,给母亲做饭,喂她吃饭。两年前,他的母亲又因坐骨神经痛,双腿无力,瘫痪在床,每天一到下半夜就开始臀部疼痛。为缓解母亲的疼痛,肖玉明每天傍晚早早吃过晚饭就先去休息,凌晨12点就起床为母亲按摩。每次按摩半小时,休息一会儿,再接着按,一直持续到天亮。在母亲瘫痪在床的日子里,肖玉明几乎一刻不离地近身照顾着,对老人愧疚的言语,肖玉明总是耐心地开解。

  (竹岐乡党委推荐)

  3. 连其子,女,1975年7月出生,闽侯县荆溪镇关口村村民。2007年8月,连其子的婆婆因病高烧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生活不能自理。七年多来,连其子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从不言弃。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婆婆大小便不方便,她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连其子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连其子用她多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也深深感染了关口村民。而连其子却说“我是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靠的是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荆溪镇党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