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首邑春秋 >> 正文

陈璧故居:一代名臣的心灵原乡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9-20 16:46:25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陈璧故居:一代名臣的心灵原乡

陈璧故居:一代名臣的心灵原乡

陈璧故居:一代名臣的心灵原乡

陈璧故居:一代名臣的心灵原乡

  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有一位传奇的历史人物,人称“铜币大臣”,他就是陈璧。陈璧(1852-1928),字玉苍,晚号苏斋,是清代杰出的官员和经济学者。他反对守旧,力主革新,兴利除弊,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改革,尤其是统一币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铜币大臣故居

  历经沧桑尤“淡然”

  陈璧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故居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构筑考究,是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故居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外围是以砖土为材料建造的风火墙。大门的门楣上,雕绘有彩色浮雕,中间是腾云驾雾的麒麟。“麒麟浮雕在‘文革’时期被造反派捣毁,现在的浮雕是改革开放后,村民集资请匠人按照记忆中原样修复的。”苏坂江山陈氏第十五世孙、74岁的陈宏庆老伯告诉记者。

  来到故居前,在门前宽阔的石坪上,几根石旗杆被阳光照得发亮。走进故居,迎面是双扇屏门。绕过屏门,就是极具气势的天井和大厅,站在天井处,通过大厅可以望到第二进的天井及大厅。陈璧就出生在第二进大厅的左大房。故居前后两进三天井,面阔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山墙。天井、走廊全部用平面石板铺设。柱、梁、枋等主要构件上都雕饰着蝙蝠、麒麟等吉祥图案,从中可以观察到往昔描金绘彩之艳丽,如今虽然“朱颜凋谢”,但样式依旧栩栩如生。雕有菱纹、步步锦窗格花纹的窗扇所剩无几,从余留的雕饰中,依稀可见当时工匠们的精巧技艺。

  “这个看来颇为气派的故居,曾经破败不堪,故居内的一些精致木雕、青石坐鼓等价值较高的物品都因为管理不善,盗贼光顾而遗失,实在令人感到惋惜。”陈宏庆说。2006年,陈璧故居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即成立了故居管委会,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先后在2006年和2013年对故居进行了两次维修。“省市县相关部门先后拨款15万元,由管委会对故居的大梁进行修复,并组织人力清理了杂草,村内的长者也自发前来日常看管和巡查,这些措施都是陈璧故居得以‘重焕新生’的关键因素。”

  如今,古宅原有的住户早已搬离,门楣上雕画的黄色麒麟也隐隐透露出几分寂寞,如果不是堂前“尚书第”的牌匾,很难想像出这里曾经是一个二品大员的宅邸。然而,时光和“人祸”可以让古建筑“伤痕累累”,却难以磨灭其历经岁月洗礼沉淀出的淡然和韵味。

  关怀桑梓留“遗迹”

  激励子孙勤上进

  采访中,陈宏庆说,苏坂的江山陈氏族人,是在明万历年间搬到苏坂东岸定居。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到了清康熙末年,陈氏族人逐渐发展到西岸,建房安居,陈璧的曾祖父陈孟合就是在这一时期到西岸生活。陈孟合在西岸辛苦耕耘,勤俭持家,到了年迈之时,他这一支已经成为苏坂当地的大地主,家资丰厚。

  陈孟合有三个儿子、十三个孙子。陈璧故居其实就是陈孟合为其子、也就是陈璧的祖父建造的宅子。后来孟合的子孙分家建宅,在苏坂陆续建造了十三座类似的建筑。“如今这十三栋建筑有的损毁,有的坍塌,陈璧故居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建筑。”陈宏庆告诉记者。

  距故居数十米处,有一个小院落。院内十分幽静,墙壁上一副陈璧手书的对联闪现着主人渊博的才学。登上阁楼,可以看到当年陈璧孤灯一盏、寒窗苦读的书屋。陈璧就是在此苦读登科,走上仕途,成为国家栋梁,宦海浮沉后又回归于此,留下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也成就了著作《望岩堂奏稿》。“书屋的床榻边,还留有陈璧手书的古诗、墙绘等墨宝,至今保留完好,让后人得以一窥这位名臣的丹青、书法全貌,实属难得。”陈宏庆感慨地说道。

  跋涉过变幻莫测的世事,陈璧故居如同一位高贵的隐者,在乡村田野间顽强地存活下来,让后人得以与之“相遇”。陈璧入朝为官三十一年,为中国的经济改革鞠躬尽瘁。他还关心乡梓,南通中心小学的前身“闽侯县官立两等学堂”也是在陈璧主持下修建的,至今学校还立着陈璧铜像。

  老宅、书屋、小学……如今这些陈璧留下的“遗迹”仍旧如一部厚重的书籍,默默记载了这位历史人物的人生传奇,不断激励着子孙后代勤勉上进。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