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分级分类 活化利用

http://www.mhnews.com.cn  2020-06-09 15:11:12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分级分类 活化利用

  我县精心打造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异地迁建来保护和传承八闽首邑历史文脉。

  闽侯新闻网讯 连日来,荆甘一体化征迁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在征迁过程中如何做到古厝保护与城市建设并重?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实地走访现场,了解征迁中如何保护古厝,让古厝在城市建设中焕发新生。

  古厝后人成了老宅“管理员”

  5月28日上午,荆溪镇徐家村174号屋前,荆溪社区居民林雪华正认真地关注着房前屋后的一举一动。

  “这是我家,有180多年历史,乡间称为十三厝。”林雪华是古厝主人的后代,当她得知老宅在征迁范围内时,一度以为自己要和这个承载着祖祖辈辈记忆的老房子告别,让她没想到的是古厝不但没拆,还被政府重点保护起来,而她也被村里聘请为这座古厝的“管理员”。

  “被聘为自家老宅的管理员,有一种亲切感,更多了一份责任心。我现在每天定时巡逻,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并定期向荆溪镇文化站报告保护情况。看到政府这么重视,征迁的同时不忘记保护古厝,我感到很开心,很乐意为古厝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林雪华深情地说。

  荆溪镇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振负责协助镇里做好古厝保护工作,他说:“县里、镇里都高度重视古厝保护工作,针对这次征迁范围内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全部组织专家进行摸排。”经摸排,荆溪除挂牌的7处文物点外,还有一级历史古建筑13处。

  “八部门”联审加强甄别保护

  为了确保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相关单位做好规划,加强历史建筑甄别,确保文物安全,留住城市的历史根脉。

  我县创新出台“八部门”联审工作机制,将保护文物作为项目规划、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与规划、环保、水利等部门联审联批,涉及文物保护范围的项目,原则上进行规划红线调整,不能调整的向省文物局报批,申请考古调查、勘探,再确定设计方案,确保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一切以文物优先,任何项目建设都要为文物让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荆甘一体化征迁中的15处文物,实施原址原貌保护,实行围挡、安装监控、专人看守以及靠近文物本体之外的建筑采取人工拆除等措施,避免文物失窃、失火、损毁等现象发生。此外,县文体旅局还要求县直相关部门、镇村干部以及所有权人加强涉及文物巡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分级分类活化利用留根脉

  今年4月以来,县住建局对甘蔗街道、荆溪镇此次征迁范围内的古建筑进行普查,实施分级分类处置,对有保留价值的予以全部保留,没有保留价值的部分有用构件,则集中留给历史文化街区,用于以旧修旧。

  经过普查,50年以上古建筑共计257处。根据省、市对历史建筑普查认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普查建筑进行分级分类。将历史价值较高、保存状况较好的建筑认定为一级普查建筑;将有一定历史价值,保存状况一般的建筑认定为二级普查建筑;将保存状况差且价值低的建筑认定为三级普查建筑。

  “我们按照保护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的要求,一级普查建筑结合公园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采用原址保护、迁建保护等分类保护措施,对二级普查建筑按照原址保护、构件保留、落架保护等形式,对保留较好的传统构件用于昙石山、侯官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等使用。”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妥善保护普查的古建筑,我县已对257栋古厝进行先期挂牌保护,由所在地乡镇负责加强古厝的防火防盗措施,待专家评审和县政府研究确定后,再予以分类保护。

  “目前侯官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编制正在加快推进中,届时可安置迁建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对于原址保留的历史建筑,闽侯县将结合城乡规划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作为民俗馆、社区配套活动中心等使用。”该负责人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组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