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南通上洲村“龙舟出水闸”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6-10 09:49:25      【字号

【网络中国节·端午】南通上洲村“龙舟出水闸”


【网络中国节·端午】南通上洲村“龙舟出水闸”

【网络中国节·端午】南通上洲村“龙舟出水闸”


【网络中国节·端午】南通上洲村“龙舟出水闸”


【网络中国节·端午】南通上洲村“龙舟出水闸”

    临近端午,龙舟竞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运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我县闽江流域及淘江、大樟溪等几处河港,均有赛龙舟活动。《福州地方志》载:“福州龙舟竞渡,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这里的苏岐,指的是大樟溪南港段。

    在南港段观看传统龙舟,龙舟“抢渡水闸”是必看项目。当地的龙舟在大樟溪上比赛期间,会经内河往返各自村庄,由于涨落潮缘故,内河水位跟大樟溪水位会有落差,龙舟健儿们需要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争渡场面让人血脉偾张。6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通镇上洲村的上洲水闸,一睹龙舟“抢渡水闸”的风采!

上洲“龙舟出闸”  彰显民俗风采

    “上洲水闸建成于20世纪五十年代,因为龙舟划到大樟溪必须经过上洲水闸,此后每逢五月初四,南通各村的龙舟都经由水闸到大樟溪上比赛,久而久之形成了‘龙舟出水闸’的风俗。”上洲村委会主任林枫告诉记者,20世纪八十年代,“龙舟出水闸”的活动盛极一时,一天之内会有近百艘龙舟由此进入大樟溪竞渡。

    百条龙舟同日出水闸的震撼、龙舟健儿们挥桨击水的英姿,至今还留存在村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今年73岁的林建灼老人就是昔年盛况的见证者之一。“我当年才30多岁,带着家人一起来观赏‘龙舟出水闸’,那时候在乡务农的人很多,临近端午,跑来看龙舟的村民将水闸两岸挤得密密麻麻的。龙舟在逆流过闸、龙舟手在发力拼搏,观众在呐喊鼓劲,美得如一幅画。”林建灼描述道。此次活动,已迈古稀之年的林建灼鼓起勇气,报名成为一名龙舟手。“我希望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体验一把龙舟手的拼搏精神,也算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了。”林建灼说。

    记者了解到,龙舟竞渡可以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古老祭祀兼娱乐活动, 每年此时, 上洲村里的组织者便会召集健儿们起龙, 将龙舟从安置地抬出来,把龙头清洗一番,并将之抬到庙里祭拜, 接受供奉。之后,在五月初四“龙舟出水闸”当天,龙舟手们都要热热闹闹吃顿“龙舟饭”,饮食要求多放盐、多鱼肉,以便龙舟手们有力气和水流拼搏。

十八支龙舟竞渡  比拼“力量与激情”

    当天上午11时40分,伴着一路鞭炮声, 村中健儿将龙舟抬到江边,让沉睡一年的龙舟苏醒起来。“待到龙舟入水后往大樟溪方向划去,途中经过上洲水闸,由于水闸两边水位有别,龙舟水手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将龙舟顺利划出水闸。这一段的竞赛,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更是人与自然的竞争。”上洲村龙舟手林锦介绍。在和记者交谈间隙,他正忙不迭地给14岁的儿子林永康穿救生衣,“此次活动,我带着儿子一起乘坐龙舟,不但能锻炼他的胆魄,还能使他体验龙舟竞渡这相传千年的民俗文化,让孩子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林锦笑着说。

    12时整,上洲水闸周边人声鼎沸,闸门缓缓开启,随着一阵鞭炮声,十八支蛰伏一年的“巨龙” 被唤醒。它们像一匹匹泊在河里的野马, 锣鼓一响便脱缰而去,健儿们跨坐其间,身着队服、 短衣短裤, 甚至赤膊上身,奋力划桨;岸上人声鼎沸, 群情激昂, 水上呐喊阵阵, 水花四溅……待到行驶到水闸时候,健儿们鼓足干劲,瞬间迸发出炙热地激情和动力,整齐划一的动作,击打出独特的点与线,划出了力与美的轨迹。经过近半个多小时的拼搏,来自南通各个村居的十八支龙舟陆续冲出水闸,驶入江面竞技,水闸随之闭合。

    此刻, 若你身临其间,在龙舟出闸的瞬间,在浪花桨影的背后, 用心品味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条流淌经年的小溪、这一支支奔驰在水面的龙舟, 演绎的是华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是蕴含在民族血液中的拼搏精神和迎难而上的不朽风骨。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