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个平台展现党员先锋作用
http://www.mhnews.com.cn 2015-06-29 10:20:40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福州市通过“党员诚信店”“微心愿”“中心+基地”等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在引领企业诚信经营、服务社区居民群众、促进农村农民创业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各地在新形势下发挥好各级各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党员成为诚信经营的金招牌
热闹非凡的福州市南台农贸市场里,四分之一的摊位属于福建榕大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天俤是一名党员,也是福州的海鲜大王,上百种海鲜经由他的公司登上了福州人的餐桌。他自豪地说:“我们是福州市第一批党员诚信示范店。诚信经营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发展。”
台江区自古聚集众多商贸企业,让全区1500多名非公企业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2007年,“党员诚信店”在台江区应运而生,当时仅有一个摊位的曾天俤的小店成为台江区首批64家“党员诚信店”之一。
2010年,福州市在全市推广“党员诚信店”做法。目前,福州市共评选“党员诚信店”694家,已经形成了申请、培训、评选、监管、服务等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福州市还要求每一家“党员诚信店”带动3家以上经营户文明经商、诚信经营,扩大诚信的覆盖面。
创建“党员诚信店”为非公企业党员搭建了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增强了商贸企业党建活力。福州市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49个市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主要商贸街区均设立“党员诚信店服务中心”或“党员服务点”,“口袋”党员纷纷“亮身份”,非公人士、职工积极申请入党,目前共吸引500多人加入党组织。
党员成为服务居民的贴心人
家住晋安区新店镇新秀社区秀北小区的居民何美秀患有间质性肺炎,丈夫的肺功能也不健全,夫妻俩每月的医药费要占去退休工资的一大半,想要一台吸氧机成为这个困难家庭的心愿。
去年10月,何美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想要一台吸氧机”的心愿写在心愿卡上交给社区党组织。没过几天,在职党员林胜就认领了她的“微心愿”。当林胜将吸氧机交到何美秀的手上时,何美秀眼里噙着泪,连连道谢。“真的很感谢林胜,他对我们家有恩。感谢党感谢社区,开展这样的活动来帮助我们这些困难家庭。”何美秀激动地说。
去年8月,福州市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社区启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社区党组织通过入户走访、来电来信、QQ和微信群征集等方式,将群众一个个心愿收集汇总,并与登记的在职党员进行对接。
截至今年5月20日,福州430个社区征集到13619个困难群众“微心愿”,其中12091个已被认领,全市参加“微心愿”认领活动的党员达17777人,他们采取个人认领、多名党员共同认领等多种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帮助。
据悉,福州市委组织部正在研究制定把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认领“微心愿”,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纳入干部延伸考察、评先评优和党员民主评议内容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开展。
党员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参加培训后,我学到了许多蘑菇施肥、加工技术,今年蘑菇产量大增,年纯收入预计可达10万元。”近日,正在采摘蘑菇的闽侯县竹岐乡榕东村村民卓诗海高兴地说。老卓所说的“培训”,是指闽侯县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培训,他参加培训的地点就在村里的党员创业就业实训基地。
2010年,闽侯县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依托大春食用菌开发公司,在榕东村成立了党员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保护价”的运营模式,与种植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好关系,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党员群众种植“双孢”蘑菇,年产值近2000万元。
“产前,我们加强技术培训,提供无息贷款;产中,统一配送原材料,提供技术跟踪服务;产后,保护价收购,统一包销。农户规避了种植风险,积极性高了,种植产量才能上去,才能形成产业化效益。”榕东村党支部书记、大春食用菌开发公司董事长叶大春如是说。
榕东村的例子只是福州市实施“中心+基地”党员创业就业培训模式的一个缩影。为破解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创业就业的难题,福州于2010年开始探索建立“中心+基地”党员创业就业培训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和资金,为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
目前,福州市共创建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16个,建立市、县、乡(镇)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157个。两年来,共投入经费4490万余元,培训12.9万余人次,帮助就业5.3万余人,扶持创业2700余人。
(福州晚报 记者 雷岩平 何佳媛 桂丹 张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