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梧溪龙凤

http://www.mhnews.com.cn  2020-08-28 17:02:41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梧溪龙凤

  刘舒/图

  驰行山路约20分钟,来到闽侯洋里乡梧溪村。村委会所在的位置海拔950米,举目四望,群峰连绵,翠意浓郁,将村子温柔地抱于怀中。八月暑气还盛,然在这里,却是凉阴习习,从市区来此避暑的人们络绎不绝。

  梧溪村只有余姓一族,始祖宗发为古田人氏,六百多年前因避战乱而入此地,繁衍、生息,而其他姓氏陆续外迁。目前村民有一千多人。

  “梧桐荫清溪,溪水波粼粼”,来之前,“梧溪”之名令人颇生遐想,没想到,当地人说“梧溪”出处其实暂无考。然而,当我们在这个“福建省革命老区村”、“福州市美丽乡村”和“闽侯幸福家园示范村”踏访时,终可领略“梧溪”的另一番深意。

  梧可引凤,溪可潜龙。梧溪,龙凤其中。

  (一)

  这里有为祖国英勇献身的英雄,有自强不息的一代代英才。

  余熙,曾用名余祥熙,1918年生,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早年参加革命,曾为京津解放作出重大贡献。1948年在台湾参加我党秘密工作。因组织暴露被捕,1950年6月被枪杀于台北马场町,时年32岁。2014年12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多年以来,他的身世背景都不为人所知。2012年,天津有关方面经多方寻找,找到闽侯洋里乡梧溪村,通过寻找族谱终于确认其为梧溪村人。2017年,英烈魂归故里,从台湾运回骨灰遗物安葬于家乡。民政部授予黑匾“余门英烈”,悬于梧溪余氏宗祠。

  梧溪村重教笃学,人才辈出,宗祠记载了梧溪村历代英才。宗祠前保留有文武举人、进士的旗杆石8组(据族谱记载有二十多组,目前已经找到16组),彰显着梧溪人在古代科举中取得的成绩。祠堂前廊上方悬挂有许多红匾,红匾上北大、清华、科大、哈工大、中国政法大学等校名甚为醒目,意在表彰考取名校、博士的本村学子,浓厚的学风鼓励年轻一代自强好学。

  梧溪村位于闽侯与闽清两县的交界处,海拔千米,长久以来属于偏远山区。这里的人知道,唯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改变命运。小小的村落,不仅成为这一带闻名的“学霸村”、“状元村”,而且在政界、企业界、文化界等涌现了很多人才,省市劳模、全国绿化标兵、主任医师、特级教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热心公益的企业家等不一而足。

  梧溪余氏宗祠原名“大厝”、“祖厝”,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迄今有六百多年历史。与一般乡村祠堂不同的是,这里紧跟时代,对“追寻红色记忆”与“传承文化文明”做了重点展示。闽中革命游击队梧溪小分队在解放战争时期活跃,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二)

  这里有不满朝廷腐败统治,揭竿造反的南宋“侠女”。

  梧溪寨,始建于宋代,古称福建南蛮十八寨,位于海拔1026.8米高度的寨蒂峰上。山寨地势非常险要,上山必经之路只有一个石寨门,且仅容一人通过,而石寨门外侧就是万丈深渊。虽然经历了千百年,山寨的轮廓大体完整,旧时梧溪寨的大部分寨墙、寨门、护卫设施依存。

  寨主即为江二娘。传说在南宋时期,安徽抗金名将之女“江二娘”不满朝廷腐败统治,揭竿造反,后遭官兵围剿,受挫南逃,带领三百多位亲兵踞守梧溪寨三载多。她一边率领着部将劫富济贫、惩治贪官,另一边与要捉拿她的官兵周旋。但终因力量悬殊被剿灭。据说,破寨前她遣散亲兵,自己绝命悬崖。她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村民们都佩服她敢于抗争的精神。

  爬上峰顶,举目眺望,视野开阔。这里原本是山寨的营房,如今被夷为平地,依稀可见青石叠筑的四围墙基,这是军事防御的残墟遗迹。一棵棵树木生长其间,笔直地望向蓝天。寨子周围生了成片的野杜鹃,据说每年三月,杜鹃花齐齐绽放,似杜鹃吐血,令人唏嘘万千。

  (三)

  这里有坚持近百年的瓜农,如今他们正在将他们的佛手瓜打造成梧溪村的“一张名片”。

  佛手瓜种植是梧溪村的传统产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清代的古建筑里,佛手瓜已经成为家族的图腾装饰。比起其他地方,梧溪村地处高山,云雾缭绕,几乎没有病虫害,产出的佛手瓜又大又多,吃起来更加香嫩爽口。目前,全村种植佛手瓜面积800亩有余。仅梧溪村、友泉村销出的佛手瓜,便占据福州市近九成的佛手瓜市场。

  《红楼梦》有一情节: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曹雪芹的“佛手”与“柚子”暗含深意。如果以为佛手瓜即为“佛手”,而大发幽思,那就要闹笑话了。“佛手”乃一种观赏植物,散发香气,皮鲜黄色,张开如手指状。佛手瓜则和梨子有些像,表面清脆碧绿,有五条比较深的沟壑,看上去像是两手合起,又像是一个握紧的拳头。佛手瓜原产于墨西哥、西印度群岛等地区,又名安南瓜、寿瓜等。它属于多年生的藤本植物,也就是说只要一次种植就能够多年收获。

  原村支书余广敬讲起村里的变化与未来规划,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他说他做梦都想着把这里的佛手瓜做出名声,做成品牌,让梧溪村发展起来。

  闽侯洋里乡去年8月举办了佛手瓜节,梧溪村是重要的举办场地。现在,余广敬正忙着组织当地农户收集佛手瓜的相关史料记载,对接地方志完善记载,筹备为“洋里佛手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现在的梧溪村到处可见佛手瓜棚。瓜藤顺着仔细搭建的瓜架攀爬,向四周长出葱茏的绿叶,一片一片犹如绿色砖瓦,铺盖在山坡上。佛手瓜满挂藤蔓,如风铃垂落,被清风吹拂摇摆。

  (四)

  这里有归来的游子,倾囊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梧溪村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出村山路。那时候,村里与外界未通公路,要出去全靠一双腿。早晨3点多,天还麻麻亮,村民就要挑着一百多斤的佛手瓜,两脚飞奔,如现在踩着脚踏车一般,花两个多小时到山下闽清县城售卖,当时每斤只能卖一两分钱,揣着总共不到1元的钱又要飞奔两个多小时回家。

  2006年以来,为改善梧溪村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上级政府出资三千多万元,另有乡贤出资,建造洋里至闽侯东桥公路、梧溪至友泉公路、村道及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以每年新建一条水泥路的速度,实现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这平坦的水泥路让梧溪村与福州的车距缩减到了一个小时左右。便利的交通成为梧溪村发展旅游的先行条件之一。余广敬说:“农村实现小康,重要前提是产业兴旺。梧溪村有区位优势。而且村里处处是景,人文历史故事多。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那大家就不用再靠天吃饭,收入来源也能多样化。”

  余广銮已过古稀之年,是土生土长的梧溪人。1982年他举家到南平打工,艰苦创业,终于赚下一份产业。听说梧溪村打造旅游业,余广銮决定回来,准备投资参与家乡建设。这需要花费他大半辈子的积蓄,在很多人看来有较大风险,因为目前这里一切才刚刚起步,人流量还很少,然而,余广銮说并不后悔。他说:“村里还有一些人的生活不够宽裕,他们都是我的儿时伙伴,将来能够让他们增加些收入,改善生活,我也是很满足的。”

  八月的梧溪,绿意葱茏。梧溪人让我们相信,梧溪的未来,生机勃勃。

  (福州日报 记者 万小英 林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