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拼了老骨头,也要把儿子的病治好”

http://www.mhnews.com.cn  2014-12-09 15:31:5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找建英啊,知道,她太不容易了!”昨天上午,记者前往闽侯县上街镇沙堤村采访赵建英,乡亲们一边给记者指路,一边对她苦命遭遇叹息不已。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不幸的家庭,这名年逾60的农妇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儿子患病,儿媳出走丈夫自杀

  赵建英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餐桌都是邻居送的。

  她的儿子赵鸿振看上去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可他掀起上衣时,只见高高鼓起的肚皮上,插着一根筷子大小的针管。

  “每天要给他腹透3次,一个月医药费算起来要8000元,医保只能报3000多元。”赵建英拿出一包1公斤左右用于腹透的药水说。

  赵鸿振曾在南京军区驻榕某部服役,退伍前就患有肾病综合征。1998年退伍回乡后,病情复发,被确诊为尿毒症。从那以后,赵鸿振就奔走于市区各大医院治病。

  2004年上半年,见赵鸿振的病情难以康复,家里又举债二三十万元,狠心的妻子抛下1岁的女儿不辞而别;2006年4月,赵鸿振的父亲见儿媳出走,家里负债累累,自己身体也不好,绝望之下服毒自杀。

  面对患病的儿子和年幼的孙女,赵建英每天只能以泪洗面。

  “我也想过,干脆3个人一起死了算了!”

  赵建英今年61岁,头发花白,面容憔悴。说起这些年来家庭的变故和儿子的病情,她一次次泪如雨下,久久难以抑制住内心的痛苦。

  “我也想过,干脆3个人一起死了算了!”在一个个无眠的夜里,想到儿子五六十万元的治疗费没有着落,年幼的孙女无力抚养,赵建英脑海里不时闪过这样绝望的念头。

  记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开具的一张疾病证明书上看到,赵鸿振目前已是“中末期尿毒症,建议进行肾移植手术”。“前期治病已欠了30多万元债,现在连腹透和吃药的钱都难筹措,更不要说一下子凑齐五六十万元的换肾手术费了。”说到这儿,赵建英一边抹泪一边叹气。

  为了给儿子治病,这些年来,赵建英先后到附近建筑工地当小工、油漆工等,只要能挣钱,她不嫌脏不怕累,样样都干。

  然而,就算她起早摸黑,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二三千元,根本不够儿子的医药费和全家的生活费。前年,她一咬牙,把房子后面的一块宅基地卖了,换来15万元,如今也所剩无几。

  “儿子要是没了,房子留着有什么用呢?”

  赵建英说,儿子生病后,她就再没买过一件衣服,衣服、手机都是好心人送的。

  为了挣钱,也为了照顾病重儿子,她开始给人当保姆。她指着怀中抱着的七个月大的婴儿说,上个月她开始给人当保姆,一个月能挣3000元。

  “我准备卖掉这套共3层、200平方米的房子,但还没找到买主。有人劝我,卖了房子一家3口住哪儿?我管不了那么多了,要是儿子没了,房子留着有什么用呢?”赵建英抹了一把泪说,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把儿子的病治好!

  读者朋友,如果您想为赵建英和这个不幸的家庭出一份力,可拨打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或者与赵建英本人联系,电话18705024305。

  (福州日报 记者 张铁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