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8-19 11:32:28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福州日报讯 昨天是福州解放65周年纪念日,本报与闽侯县委宣传部联合组织本报小记者和市民,来到闽侯上街镇沙堤村夕烟山烈士陵园、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会议旧址,瞻仰革命烈士,追寻先辈足迹。

  听八旬老人讲烈士故事

  今年6月5日,本报以《为报“一饭之恩”七旬老人建烈士陵园慰英灵》为题,报道了闽侯上街镇沙堤村老人们兴建烈士陵园的事迹。解放初期,共有80余位解放军官兵牺牲在这里,并就地安葬在村后的夕烟山上。因年代久远,烈士墓碑缺失或损毁,至今只有10位烈士墓碑被找到,其余烈士成了无名英雄。本报报道备受市民关注。

  沙堤村位于福州市区西面闽江南岸,距市中心约10公里。上午,本报小记者和市民冒着酷暑来到沙堤村,只见从村里到烈士陵园显得十分洁净。陵园门口的大石上,福州军区原副政委王直将军题写的“肃穆”2个行书大字格外醒目,陵园门口有一副楹联:壮志凌云昭日月,新天焕彩慰英灵,一侧墙上“陵园简介”写着修建烈士陵园的意义。陵园里10块石墓碑排列整齐。前来瞻仰的人们神情凝重,小记者们纷纷围住村里的老人,了解、采访烈士事迹。

  今年83岁的村民赵福祥老人,听说本报小记者和市民要来,一早就来到陵园。他告诉大家:“我亲手掩埋了七八十人,牺牲的这些官兵级别最高的是副师长,也有连长、排长和战士。”当年,他与八九个村民一道,专门负责将牺牲官兵遗体掩埋在夕烟山上。村民赵耿忠老人也说,他小时候看到山上插着不少用木块制作的简易墓碑和石碑,碑文上写着牺牲官兵的姓名、职务、籍贯等信息。

  “在福州解放日这样特殊的日子,把孩子带来缅怀革命英灵,十分有意义,也让自己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本报小记者林子祺的爸爸林善深有感触地说。

  烈日下,小记者们早已汗流浃背,但还是驻足在烈士墓碑前,认真了解烈士的事迹。即将升入初一的小记者陈海滢表示,这些烈士大都是20岁左右就牺牲了,看了他们的资料,听了他们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在陵园,小记者们遇到了我市单骑宣传献血的“献血大王”高永华。高老伯告诉小记者,为了纪念8月17日福州解放日,昨天他5点就起床了,骑自行车1小时赶到现场,与大家一起瞻仰烈士。他说,每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将烈士精神发扬光大。

  听了烈士故事,采访过村里老人,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市民,向烈士敬献花圈,鞠躬。最后小记者们还和沙堤村的村民一起,按照当地风俗焚烧纸钱,祭奠烈士。

  留言簿上写参观心得

  随后,大家前往龙山会议纪念馆。龙山会议纪念馆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的深山密林中。1947年2月22日至25日,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秘密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史称“龙山会议”。这次会议是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闽浙赣城市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会议旧址位于龙山半山腰,从山下到山腰,要登陡峭的200多级石阶,11岁的小记者林子祺第一个抵达。在纪念馆内,大家听取龙山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桃田村党支部书记刘长记的讲解,参观“龙山会议”和“城工部”有关文献史料,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夏翊栩代表全体小记者,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地写道:通过参观,我们认识了许多英勇献身的战士,十分敬佩那些为国献身的先烈!

  (福州日报 记者 张铁国 刘家铭/文 池远/摄 通讯员 陈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