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旗山龙腾水云绕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7-21 16:34:2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旗山常隐于江雾晨霭中,隔江远望,一抹山峰如龙,恰似青龙腾于闽江。

  山舞翠旗涧连瀑 屿绕银练溪通潮

  旗山屹立闽江南岸,与鼓山遥相呼应,自古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之誉。旗山山脉雄浑绵长,为闽江与大樟溪两水相夹,千里相送,自泉州德化、南平尤溪而来,过福州永泰、闽清止于闽侯上街、南屿两镇之间。旗山众水环绕,山势起伏蜿蜒,自古以灵秀著称。若要观赏旗山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不妨深入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的南屿镇双峰村,登上村后大岩顶冲天寨,极目东望,但见群山连绵,沟壑罗列,如潮涌直奔闽江,山麓溪流环绕,一片水乡泽国。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瀑布群称奇。两条溪涧隔陡峭的高山,顺崖谷直泻而下,南有梅雨潭瀑布、别有洞天瀑布;北有珠帘瀑布、三潭瀑布、天梯瀑布与潜龙瀑布。各瀑布风采不一,目不暇接。别有洞天瀑布,是一条深深切入山崖的瀑布,高130多米,瀑布侵蚀的峡谷成倾斜状,水流斜贯而下,可谓“疑是银河落九天”。天梯瀑布与潜龙瀑布为相连的二级瀑布,瀑布剧烈切割崖壁,形成高峡,水流飘荡飞落数百米,如银练垂舞山崖,两条溪涧之水汇集为蓬莱溪。

  旗山山脉众多,主要有翠旗山与白鹤山。翠旗山是旗山主脉,即“旗山”。翠旗山起于上街溪源里,止于南屿水西林,顺江流由西北向东南展布。在南屿段,山脊起伏耸起五座山峰,侧面仰视,如五面相叠的旗帜迎风飘扬。翠旗山两麓溪涧纵横,南麓为锦溪,北麓为可溪,两溪环绕翠旗山。白鹤山盘绕于翠旗山南面,将蓬莱溪截往锦溪。

  旗山前的江渚,有两座山岗浮起,大的如纺锤,称太平山,脉自翠旗山来;小的形似茶罏,称罏峰山,脉自白鹤山来。明万历《福州府志》载:“旗山,逶迤欹侧,其形若旗,与鼓山东西遥相望也。郭璞《迁州记》云:‘右旗左鼓,全闽二绝。’其巅有仙人石,下有勾漏里,溪流绕其前,与岘江合,曰锦溪。山之南麓曰太平山,亦曰北屿;渡合山桥有罏峰焉,脉自白鹤山来,屹立于阛阓之间,称南屿。”又载:“白鹤山,在旗山之南,一名仙宗山,其山多松,萦纡十数里,白鹤巢然,涧流泠泠有声,每与鹤鸣相应。”

  旗山处处是美景,顺山势远望,江天一色,心旷神怡;蓦然回首,逆水环顾,层峦叠嶂,青山如画,别有神韵。上街溪源里龙潭山以风景奇绝著称,山势逆水而上,古称“回龙顾祖”,是旗山著名的风景区。傲立龙潭山,回望旗山深处,但见中央数重盾形山峦高低有序,重叠铺展,远方山脊如肩伸展,从两翼环绕相拥,如鲲鹏展翅将你揽入怀中。发源于永泰、闽侯竹岐乡崇山峻岭中的可溪,从龙潭山下流淌而过,在山前形成深潭,传说有蛟龙潜伏,故名龙潭,山也因此得名。从南屿罏峰山回望翠旗山,山下是锦溪古码头,翠旗山主峰高耸云天;白鹤山如鹤栖于左,形神俱备;太平山如仙岛峙于右,青翠峥嵘。

  云崖石裂神入世 雾壑岩开仙隐居

  清末福州方志学家郭柏苍曾多次前往旗山考察山川、风土、人文,对旗山的地灵人杰惊叹不已,他用“旗山石裂,山神入世”,来形容明代南屿的人瑞翁林春泽(1480—1583)与上街的神童林文秩(1397—1468)、林文秸(1401—1450)兄弟。他在《竹间十日话》记载:“明侯官林文秩、林文秸,西门外上街人。其乡皆林姓,兄弟俱神童。年十三入翰林。正统丙辰状元周旋、乙丑状元商辂俱出其门。赠联云:‘门外状元双立雪,庭中翰苑两垂髫。’或传秩兄弟与林春泽皆旗山神降生。”论及林春泽,又记道:“世传旗阳(林春泽)服松梅丸,故得大年。苍屡游南屿,闻旗阳生时,适旗山石裂,知为山神入世。不然,何以夫妇子孙皆寿考富贵也。”林文秩、林文秸为上街望族“六桥林”后裔,特别是林文秸,天赋惊人,年仅十三,从师学习五个月,便通晓儒家经典,永乐乙未年(1415年)十四岁登进士,名满天下。林春泽世居太平山之麓,家族人才荟萃,名人辈出。林春泽有“六朝大佬”之誉,身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六朝,夫妻同寿104岁。他与长子林应亮、长孙林如楚同是进士出身,百岁时,朝廷特赐一家重宴琼林,并建“人瑞坊”。林春泽故居坐落太平山东麓,面朝锦溪古河道,又称水西林,祖孙三代并排七座连成一片,前有“人瑞坊”与码头,是保存至今的明代古街。明《闽都记》在记“林春泽宅”时,用绝无仅有的赞美之词:“极林居之胜”,可见当年风光绝美。

  “旗山郁盘盘,前峰结瑶岛”,是林春泽对翠旗山山势的描述。翠旗山在山脉终止时弯曲成环,分成两条山脊,呈钳状山体,如今已建成规模宏大的旗山万佛寺。翠旗山山脊止于万佛寺山门,在数里外平地上重新升起,形成岛状山峰,称太平山。太平山是翠旗山钟灵毓秀所在。林春泽83岁时登上太平山之巅,闽中江山一览尽见,他审视着眼前美景:山后旗山诸峰拥从如帏,左则高岐诸山为之朝迎,右则罏峰诸墩为之拱揖。前则锦溪、蓬莱诸溪涧之水大合于山之前,交汇于吴山大江,南接大樟溪之水以通于海。海潮巨涨,复入达于是山前后。老人感叹道:“噫!山川形胜,祖先开基善矣,而继承无替,以为山灵增辉,则在我子孙也,可不勉哉?”于是挥毫题词:“翠旗衍秀”。太平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锦溪之南的垆峰山,是太平山的情侣,两山互为辅翼,隔锦溪缠绵互望,中间有彩虹桥相连。月朗星稀之夜,两山相亲时,便在锦溪升起水汽,山间便薄雾缭绕,迷茫一片,两山奇妙地融为一体。于是,乡人将桥易名为“合山桥”。

  翠旗山危崖绝壁,古洞深幽,云蒸霞蔚。游览翠旗山可从万佛寺旁水泥道上山,半山后转为登山步道。步道两旁怪石嶙峋,有诸多石景:如飞来石、情侣岩、石灶台、河马石等。临近山顶,一环状巨岩高悬在崖上形如磨盘,上镌“棋盘仙迹”,这便是旗山著名的“棋盘石”。石下崖壁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题刻。绕道北面攀登“棋盘石”,中有一奇洞,须匍匐穿过,岩上有明林应起行书“游仙洞”题刻,还能观赏到今人补刻的林春泽“翠旗衍秀”题字。“棋盘石”有两条弯曲狭小的石缝可通山顶。棋盘峰还有两组岩群,其中一组“巨象下洋”,令人称奇。攀上“棋盘石”,巨石风化龟裂为四瓣,石面布满石臼,见证了沧海桑田。极目四望,江山空阔,高盖山耸于左,方山列于右,乌龙江、大樟溪汇于前。近有阳岐、新岐相拱,远则峡兜交锁,以鼓山为朝,壮美之极。

  往上攀登,勾漏峰巉岩壁立。回眸棋盘峰,化为“灵龟下凡”奇景。勾漏峰下巨岩悬空有一古遗址,今人美其名为“旗山寺”。勾漏峰以北另有一山,山巅巨岩如大鼓,据说旗山诸寺鸣钟时,石鼓能共鸣作擂鼓回音。从勾漏峰半山腰古道折而南行,可前往“勾漏洞”。“勾漏洞”在《闽都别记》故事中,是神仙情侣周拱、王月英隐居的洞天福地,亦是旗山一处绝景,堪称“福州第一奇洞”。“勾漏洞”掩映在勾漏峰南面山腰的竹林中,洞顶为十几米高的巨岩,宽数十米,横裂为三段,裂隙形成深邃的“一线天”。巨岩周围奇石堆垒,岩下别有洞天,宛如迷宫,洞里泉流淙淙。分为上下两层洞穴,上为“勾漏洞”,下称“蝙蝠洞”,通过露天的“一线天”,两层洞穴构成回路。“一线天”入口处有石刻赞曰:“洞穴玲珑,明暗相授,旁通曲转,高下辅承。”凤山鹤岭禅意深 罏峰龙潭仙气浓

  旗山首刹石松寺,坐落在翠旗山钳状山体内,是万佛寺祖殿,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始建。石松寺大殿是明代重建的仿宋木构建筑,大气典雅。宋绍兴年间,寺院周围虬松如龙,风景优雅。大殿后的一口大石槽,有题记“石松寺,僧从讷、从彼舍财,绍兴甲寅年立”。可见绍兴甲寅年(1134年,绍兴四年)就有石松寺之名,祖天禅师担任住持期间,对松情有独钟,在寺院破石植松三棵,在绍兴十年(1140年)留有石碑:“一与寺门名实,二与山林为标致,三与一切人作阴凉。”碑上题《法真松》诗:“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希望后人勿剪勿伐,永荫此山。祖天常在寺后山坡上一石龛内“坐禅”,石龛是著名古迹“坐禅室”,旁有“灵凤山”题字。祖天禅定功夫了得,鸟儿甚至不能觉察,将僧衣布毛叼走。他在禅余作诗记其事并书于龛旁:“远山万朵碧旋螺,曹源一派有余波。巍然静坐神不劳,鸟窠无端拈布毛。”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他在石龛附近再次题刻告诫后人:“果木我栽我培,杉松我种我植,当局务者宜护惜之。”石松寺现留有众多古代遗存石构件,让世人感叹寺院曾经的繁荣。

  仙宗寺位于白鹤山腹部,是旗山佛教圣地之一。仙宗寺坐落在山凹内,寺后五座小山峰排列紧凑形成环抱之势,大雄宝殿紧靠的后山主脉为一裸露的石脊,细微如蛇行,隐于竹林下,令人称奇。左侧山脊有甘泉涌出,清爽无比。仙宗寺依山而筑,布局精巧,环境优雅。据明王应山《闽都记》载:“其山多松,萦纡数十里,白鹤巢焉。涧水泠泠有声,与鹤声相应。五代唐同光二年建寺,元至正二十三年重建。寺有历峰亭、白鹤岭、洗钵池、昙花磴、枢松关、金鸡岩、卓锡泉、垂萝径,号八景。”现保存在寺右的后山一塔、前山一墓,建筑选址与形制独特。仙宗寺历史上出过诸多名僧。雪峰寺义存禅师门下弟子行瑫禅师曾传法该寺。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有该寺契符禅师、守玭禅师、院明禅师的禅修佚事。明王湛有诗句赞该寺环境清幽:“泉临幽谷落,路入暝云深。樵客踏黄叶,岩僧住绿阴。”

  福罏寺位于罏峰山。罏峰山为蓬莱溪与锦溪交汇处,上有一座八角亭,建筑奇巧,凌空欲飞。八角亭旁旧有“环江第一名胜”石刻。先民发现,站在罏峰山仰望翠旗山,视线正好处在翠旗山来脉的中轴线上,翠旗山如巨钟屹立在西北方,十分壮观。后来先民在半山设立神坛。罏峰山古时处于江渚中,潮涨潮落,渔事繁忙,航运发达,人们为了祈求安全,将妈祖娘娘请上神坛,同时祭祀掌管人类贵贱与生死的泰山列神,并在此建福罏寺。光绪丁未年仲春重修碑记载:“吾乡崇祀天后、温忠靖、康英列王列神,因罏峰为寺,拱夫旗岫,高阁临江踞其巅,长桥卧波厕其侧,锦水潆洄,环之若玦。寺之胜于是为最,神之灵因而丕显。”福罏寺设计独特,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美轮美奂。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酒楼、钟鼓楼、大殿、后殿。后殿岩壁有泉涌出,难以铺垫,聪明的工匠在廊下留下一洞蓄水,建个微型的地藏殿,架起福罏寺一绝之“奈河桥”。此桥青石制成,小巧玲珑,桥面为拱形,桥墩砌筑精巧,石阶雕凿精细,斜跨于水池上,可谓福州独一无二的袖珍古石桥。

  溪源宫位于龙潭山东北麓,是探幽览胜的好地方,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当年人们踏过酾水十四道,横跨可溪的十四门桥,遥望翠旗山南麓谷口,只见二山对峙,望之如门,中贯清溪,古人形象地称之为石门山。石门山深处,层峦叠嶂,石门前更有一山岗突起,便是“叠嶂已千折,孤峰更一层”的超山,超山有元代古寺。明陈椿《重游超山寺》曰:“扁舟一叶溯江潮,古寺风旛影动摇。门掩白云行处近,林含青霭望中遥。月华隐映三千界,水气浮沉十四桥。因向支公重证果,便思脱屣谢尘嚣。”溪源宫是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之一,是祈雨胜地,供奉张真人,背山临溪,依山而筑,横向排列。从东至西有宫门、真人殿、三相公殿、彭李狮公殿等。真人殿右侧有一“溪源古迹”摩崖石刻。《榕城考古略》记载:“山下有潭,龙居之。岁旱祈雨,以瓷瓶涂蜡于口,悬而下之,以有无得水测雨候。潭中群鱼游泳,无敢捕者。”据说龙潭的河鲫是福州最大的,被尊为神鲫。《闽都别记》有女侠铁麻姑背未婚夫到龙潭取“鲫鱼油”疗伤的故事。溪源宫的历史传奇,正是旗山文化魅力之所在。

  (□史林折枝 ■王心韬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