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淡墨绘真情——访我县知名画家叶兴松

内容更新时间:2008-05-05 09:10:09来源:闽侯乡音报

 
叶兴松正在作画。
 
 
人物名片
      叶兴松,青口沪屿人,笔名曦松,号愚石斋主人。幼好翰墨丹青,长期研习不辍。1976年来,书画作品参加省、市及全国性书画展览,多次获奖或在报刊发表,或被收入大型画册,多幅作品被省级以上堂、馆收藏,并流传海外。现为闽侯县书协主席、县书画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和福州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政协书画室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
        幽静的县委宿舍楼内,记者见到了我县知名书画家叶兴松先生,他已经在楼下等候我十几分钟了。几天前,记者电话联系叶先生表明采访意图,心中还在忐忑能否如愿,没有想到,叶先生欣然应允,丝毫没有任何架子,记者才得以有此机会采访了他。
     为人谦和  沉稳踏实
      几分钟的简单交谈后,记者感到面前的叶兴松,为人十分谦和;端水倒茶间,记者感到叶先生更属于那种沉稳踏实之人。
      叶先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在给记者泡好香茗后,他拿着水杯微笑地坐在记者面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叶先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家境清贫。在叶先生仅仅十多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了,这更使得那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然而,世间总是好人多,叶先生父亲所在的单位领导,得知了叶先生家的境况后,破例让叶先生顶替了父亲的空缺,得以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谈到这里,记者不禁猜测,或许家境的贫寒、感恩的心造就了叶先生谦和、沉稳与踏实的性格,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搞艺术创作的他不喝酒抽烟饮茶了。
 
      兴趣生痴情
      叶先生放下手中的水杯,接着对记者说,自己能够走上书画创作这条道路,首先要感谢他的父亲,父亲是他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虽然父亲只是个农村“土知识分子”。
      “记得我五岁的一天,拿着父亲给我的一支粉笔,在地板上乱涂乱画,感到好不惬意。”谈起往事,叶先生仿佛时光流转,回到了过去,“不久,父亲又教我在描红本上练习写毛笔字,背诵《千家诗》。并要我在油漆记事板、斗底砖上练写大字,因为记事板写后可擦了再写,斗底砖吸水快,笔沾清水可在其正反面反复练习,节省纸张。”
      其实练习写字是件很苦的事,尤其要悬着腕肘练,腕臂酸痛难当,致使许多想学毛笔字的人受不了放弃了,叶先生也同样经历了这个坎。
      “但我在父亲的鼓励引导下,凭着爱好强忍着,终于闯过了这一关,也从而滋生了当书画家的梦想。”叶先生感激的说。
      有辛苦就有收获。叶先生少年时期即在乡里邻里间小有名气了,在其就读小学时,他所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对联,还被挂到了校园门口。
      笔耕不辍  孜孜追求
      人生难测,由于父亲过早病势,生活逼迫叶先生顶起家庭负担,也打破了他的梦想。可是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无论坎坷还是顺利,叶先生对读书和书画的爱好始终痴心不忘。为研习书画他放弃了许多休息、娱乐和节假日等时间,每日坚持清晨练字,晚间读书。工作之余一有闲暇,就或书或画,几十寒暑,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虽清苦寂寞,但乐此不疲。”叶先生笑着说。
      令人称道的是,叶先生诗文书画修养全面,在他的山水花鸟画作中,时会题上自作诗联或者跋文,都能与画作相得益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浑然天成。
      “用诗文来涵养书画,是叶先生独到的一面。”许多业内专家评价他的书画作品时这样称道,传统结合写实,画风俊洒飘逸,笔墨中透出灵性与张扬,神韵自在其中。
      因此,近年来,叶先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展)中获奖,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其作品被许多识宝之人收藏,更是情理之中了。
      临近采访结束,叶先生对记者说,“我虽然研习书画几十年,但水平还远远不够,我将上下求索,再上层楼,以淡淡的墨诉说浓浓的情,以漫漫的笔描绘切切的意,这就是我的人生乐事。”(记 者  陈建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