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乡东姚村唱响致富曲
内容更新时间:2007-04-25 17:07:23来源:闽侯乡音报
■ 记 者 陈建鋆 黄 凌 通讯员 杨葵华
大湖乡东姚村海拔780米,属高山地区,山高路陡,过去一直都是个挂在半山腰的穷山村。村民因生活贫困,不少人无奈外出打工。
然而,穷山恶水的东姚村,却在短短两三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来自哪里?村民们众口一词:“一条路改变了东姚人的命运,‘一村一品一特色’使东姚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4月20日,记者走进大湖乡东姚村,只见一条崭新、平直的水泥路从记者眼前一直伸向大山深处。路通财路就通。由于东姚村很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许多原本在福州打工的村民纷纷辞去工作,回乡种菜了。许多村民因此致富。但生产积极性日趋高涨的村民们,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蔬菜生产,进一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增加收入成为他们的迫切希望。
从2006年起,大湖乡党委、政府就立足山区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围绕“高山”、“反季节”做文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农业经济。今年年初,乡里了解到东姚村村民们的想法后,积极对外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古田县种菇专业户廖承杰与东姚村村民合作,在东姚村帮山自然村投资23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达40多亩的袖珍菇生产基地,进行反季节袖珍菇的栽培。
20日,记者在帮山自然村看到,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搭盖反季节袖珍菇种植大棚,在一旁已经搭盖好的一个种植大棚里,一筒筒菇袋整齐的排放在棚里。“像这样一个86米长13米宽6米高的标准大棚,可以排放130排的菇袋,每排900多筒,整个大棚将近有13万筒菇袋。” 种菇专业户廖承杰领着记者在大棚参观时介绍到,“每筒菇袋我们可以收获7两左右的袖珍菇,一个大棚每年可以产约45吨。除去成本花销,一个大棚纯利润可达13万元,甚至更多。”
被问及为什么选在大湖乡东姚村落户时,廖承杰回答到:“我去过很多地方考察,寻找适合袖珍菇生产的基地,却苦于一直没有找到。东姚村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没有受到污染,独有的高山气候非常适合反季节袖珍菇的种植。而且,大湖乡交通便利,距离福州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最重要的是,大湖乡政府对我们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我来这里考察后,立马就拍板投资了。”
“廖老板还介绍了他的朋友来这里投资,明年他们资金就会过来,届时东姚村的袖珍菇基地规模将更上一层楼。” 姚心梅书记说。
现在东姚村270户村民中有50户在袖珍菇基地打工,接受栽培袖珍菇培训,随着明年基地规模的扩大,人数会更多。
廖承杰告诉记者,今年东姚袖珍菇基地计划栽培100万筒袖珍菇,预计在5-9月份投放市场,主要销往日本、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预计可实现产值500多万元。而传统的袖珍菇上市期是每年的1-4月份。明年东姚村的袖珍菇生产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村民们十户联营,生产出的袖珍菇全部由公司收购,产值将预计比今年翻一番。
随着袖珍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东姚村村民的腰包将日益渐鼓。展望未来,东姚村村民与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