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华:菌丝织就产业梦 匠心领航树标杆
内容更新时间:2025-04-11 08:07:22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奥 实习记者 石伟
在闽侯,提起绣球菌产业,有位不得不提的行业“领航者”——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益菌业”)董事长黄贤华。这位深耕食用菌领域十五载的企业家,以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开拓精神,带领容益菌业成为绣球菌单品产量全球最大的企业,在生物经济的蓝海中,开拓属于中国菌业的黄金航道。
心系工人 慧眼识“菌”
工作人员正在给菌袋接种。林奥 摄
1968年,黄贤华出生于闽侯县南通镇瓜山村,四代为农的他,从小就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种下”了对农业的情怀。19岁那年,黄贤华外出学木工谋生,到25岁,他开始投身于工程项目建设。多年的工程生涯,加之年少时体验过生活的艰辛,黄贤华十分能理解那些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以工地“为家”的工人。“他们跟着我长年累月地在海边工作,在劳作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对于待遇要求并不高,但我却不能敷衍对待,应该更多地为他们考虑。”黄贤华说。因为根据政策,60岁以上工人限制进入建筑工地,于是他一直想寻找新行业,让那些长期追随自己的老工人,在退休后也能有一份收入。
将工人的需求放在心上的黄贤华,很快就迎来了找到方向的契机。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绣球菌的价值。“日本海啸后,一些日本人到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采购绣球菌。通过朋友得知消息的我,开始留意绣球菌的价值。”对绣球菌产生好奇的黄贤华,立即下功夫、做功课,通过大量查找资料、询问亲朋好友等方式,了解绣球菌相关信息和产业情况,决定将积蓄的资金投入相关产业。
“绣球菌的β葡聚糖是灵芝的四倍,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辐射、降血糖、保肝等多种功能。”做过功课的黄贤华,认为该产业不仅满足他想要为退休工人提供岗位的需求,还能为社会造福。于是,黄贤华决定向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购买绣球菌相关专利。
精研创新 稳步前行
黄贤华向记者介绍绣球菌深加工产业园。林奥 摄
但是,一没有相关经验,二技术不够成熟,黄贤华想要买下专利,并非易事。黄贤华用了数月时间,通过大量而密集的专业知识学习,及对行业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才让研究所放心将绣球菌专利卖给他。
买下专利的黄贤华,虽已对相关领域有所了解,但也还是一个“行业新人”。对于如何“养”好“娇贵”的绣球菌,他也有一个在摸索中不断试错的过程。“培育绣球菌的原材料只能使用松木,且培育菌种,一个周期就需要280天。”黄贤华说。
不仅使用材料单一,培育周期漫长,绣球菌对于培育环境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在走菌环节,菌种必须处于无菌状态。黄贤华告诉记者,曾有一批菌种在走菌环节发生污染情况,导致了上百万元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对于部分需要无菌环境的培育流程,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执行标准。”黄贤华说。
在接种环节,一批批装着种植有菌种的松木屑的袋子,从流水线上经过,每一袋都被工人用手抓直了封口。“这是为了保证菌种的生长环境不被歪扭的袋子限制。”黄贤华说,他也试过用瓶子培育菌种,但经过试验发现,袋子能为菌种提供更充足的生长空间。
除了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黄贤华深知,企业想要长远发展,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看、多学、多合作。于是,2013年,黄贤华带领容益菌业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合作,2014年,与北大医学院开展合作,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与专利。2017年,带领员工前往韩国、日本等国,对当地的绣球菌产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相关产业经验。
黄贤华(右)在查看培育完成的绣球菌。林奥 摄
开拓布局 谋划未来
“一开始,我就对国外的绣球菌产业有所关注。我们的绣球菌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法国,作为他们制作化妆品、食品的添加剂,产品附加值高达百倍。”了解到这一情况的黄贤华,立志要向绣球菌精深加工领域进军,做中国人自己的绣球菌精深加工产品。
2017年,黄贤华向闽侯县政府预申请工业用地(农副食品加工)100亩,用于建设绣球菌深加工厂房及其配套设施。“第一期厂房预计今年8月份投产,首先投入使用的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万瓶绣球菌饮料。”黄贤华说,除了食品,他想要生产的精深加工产品还有很多,如化妆品、药品等。“但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将产业链全部完善。”黄贤华告诉记者,如今,他的儿子正在学习相关产业知识,希望将来能继续带领企业发展壮大。
如今,容益菌业已成为绣球菌单品产量全球最大的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并于今年2月份,荣获“福州市政府质量奖”。
取得成功的黄贤华,并没有忘记回报家乡与社会。容益菌业现有的两大绣球菌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和海南省东方市。在计划建设绣球菌深加工产业园之时,虽然海南省东方市对产业园落地给予了多项优惠政策,但黄贤华最终选择将深加工产业布局在家乡。“我希望尽可能地为家乡多做一些事,而且在多年发展中,我也感受到家乡的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黄贤华说。除此之外,疫情期间,黄贤华也带领容益菌业,为抗疫前线送去大量物资。
十五载深耕突破,黄贤华初心如磐,以松木为舟、以匠心为桨,历市场风云而步履未停,依旧于菌业蓝海中劈波斩浪、奋进前行。
培育室中的绣球菌。林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