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而起 向“新”而行
内容更新时间:2025-04-04 14:22:22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舒凡 邓一飞 实习记者 石伟
技术人员在车间检查产品情况。石伟 摄
本报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乘着这股“东风”,位于东南汽车城的福州九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成工业)实现产值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产值环比增长50%,2025年第一季度产能超过去年三个季度的总和。“今年我们的目标是1.5亿元,朝着产值翻番的目标奋进。”九成工业董事长邓跃彬表示。
九成工业于2015年成立,主营业务是新能源电池箱体结构件加工、汽车钣金件焊接和汽车零部件模块化产线研发制作,范围涵盖车身件、底盘件、电池包及整车,产品覆盖夹具、检具等工装与电池包气密测试设备等。
人才助力
产能提“质”
“随着电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我们配套企业的订单也水涨船高。”邓跃彬介绍,公司产品服务于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其中,新能源电池包气密测试设备在福州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
九成工业的产品为何能获得这些知名车企的青睐?“我们为客户提供非标准化工装设备、气密测试设备等的开发、生产,解决客户端技术难题。”邓跃彬表示,除专业化设备定制服务,公司还提供标准化铝型材结构件加工。
产品能实现精密、高效生产,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自主研发的‘液冷板内道腐蚀试验设备’可以通过监测液冷板内循环冷却液中的主要参数,辅以内道循环改善,有效延长电池箱体的使用寿命,在国内市场上并不多见。”邓跃彬介绍,该设备目前正运用于新能源电池包检测项目。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人才的有力支撑。九成工业的员工中,拥有机械专业十年以上经验的人才占比20%以上。“公司的生产设备都是由我们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为了建设人才团队,我们成立专案小组,研讨、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生产工艺,改善产品质量。如员工提出被采纳的优化方案,我们会根据机制给予相应奖励。”邓跃彬介绍,企业还积极推动高精尖人才参加大型学术交流会和展会,如珠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全国机械设计青年学术论坛等,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技能。
智改数转
产线向“新”
生产车间内,巨大的机床轰轰作响,工人在机台的数字面板上熟练地忙碌着,机床内,各种刀具有规律地走着,加工一根又一根铝型材;机床下,白色的切削液流向同一个方向,等待循环利用。
“为降本减排,我们研发了切削液循环使用设备,采取振动分离技术,将切削液进行循环使用,回收率达90%以上。”邓跃彬介绍,目前,车间内共有80多台CNC加工中心设备,每年减少危废排放近200吨。
采访间隙,邓跃彬拿出手机,一块屏幕连接着车间的情况。“近两年,我们和中国联通合作,进行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目视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车间的动态生产情况、设备故障、人员架构、数据报表等信息。”邓跃彬表示,凭借数字化技术,企业实现了订单进度的实时掌控,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从零配件模块化到整车,我们是福州第一家开设整车产线研发生产的企业。”邓跃彬说,“我们正计划投入一条自动化生产装配线,引入机器人,实现自动取料、上料、拼装、锁付、校验,既保证了品质,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有了智能化、数字化的赋能,九成工业能够更好地乘“风”而行。“下一阶段,公司将和福州当地高校进行合作,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同时加快现有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对现有产品做迭代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邓跃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