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1362株古树“老有所依”
内容更新时间:2025-03-21 07:57:54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枫
位于青口东台村的福建榕树王。资料图片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承载,也是八闽首邑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今年3月15日起,国务院颁发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系统规范,标志着古树名木保护迈入法治化阶段。近日,记者走访有关部门,探访闽侯如何创新举措,守护好绿色“活化石”。
普查建档
古树戴上“身份证”
我县古树名木历经四次(2002年、2008年、2014年、2021年)普查建档立卡。据统计,全县现存挂牌古树名木1362株(不含高新区)。其中一级古树47株,二级古树161株,三级古树1154株,有榕树、柳杉、银杏、樟树、桂花等树种。
目前,县资规局对全县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做到一树一牌,保护牌上标注了编号、树种、学名、科属、树龄等古树的详细信息,普及古树名木知识,引导广大市民爱树、护树,增强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2006年,闽侯县政协发行了一本名为《闽侯名木古树》的书籍,此书记载了闽侯县72处名木古树,不但尽现了闽侯县名木古树的风采和现状,还展现了闽侯县的悠久历史和环境财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处。
因树施策
名木撑起“保护伞”
春天的闽侯,那些历经沧桑的古树纷纷展现着独有的风姿,人们感受着自然之美,也感叹着古树的生命之美。
在青口镇东台村,巍然屹立着一株树龄有1500多年的参天古木,那便是被誉为“福建榕树王”“中国十大最美古榕树”的瑰宝。如今,这棵千年古榕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仿佛在低声细语,讲述着岁月的宁静与人间的温暖情怀。
“这棵古榕树高29米,胸径3.99米,树形奇特,因其巨大的树冠和独特的生长方式(树干分为两根),被称为‘独木成林’的奇观。”村民吴先生说道,榕树王不仅是“自然的见证”,作为东台村下社自然村的地标,还是当地人休憩乘凉的场所,是众多鸟儿安居的家园。
“2021年,我县结合省级古树抢救复壮项目,对‘榕树王’进行退土降台、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引气生根等复壮措施,使古榕树进一步焕发活力。同时,我们还在古榕树旁加设了科普宣传栏,以提高人们的宣传保护意识。”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他们还结合森林生态巡护体系改革,将全县古树名木纳入巡护员日常巡护范围,落实巡护员管护责任,对古树名木实行网格化管理。巡查如发现古树生长有异常情况或者环境状况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及时采取保护和救治措施,更新记录古树档案,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位于上街镇的福建鲤鱼洲酒店港里岛上,有一棵树龄超200年的“橄榄王”。2004年12月,经省专家组考察、鉴评及相关咨询和调查,鉴定该橄榄树属橄榄科橄榄属长营类品种,推测该橄榄树龄近200年,堪称“长营橄榄王”。
“2010年10月,经福州市人民政府确认,福州市园林局为其制牌,列入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目录,编号为‘闽A00001(国宾馆)’的古树,保护等级为一级。”福建鲤鱼洲酒店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给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橄榄王’周边不再另外种植其他树木,且树干四周有进行加固和维护,日常还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巡查,确保‘橄榄王’的健康生长。”
近年来,我县还因树施策,开展古树名木专项保护,如将符合条件的古树名木建设成集保护古树、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古树微公园,2020年以来已打造南通镇建南村、大湖乡东姚村、鸿尾乡大罕村等古树公园9个。同时,2021年县林业局还采用微创注射防治方法,为全县24株马尾松古树名木注射防治药剂,增强了马尾松古树名木抵御病虫害能力。“2021年以来,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对青口镇东台村‘福建榕树王’、祥谦镇虎山村千年榕树、上街镇红峰村‘千年铁树’以及大湖乡桂花王等古树开展养护复壮工作。”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措施
守护绿色“活化石”
其实,早在2000年,福州市就出台《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以立法形式保护古树名木。2021年和2024年又分别颁布实施《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此外,我县还积极创新措施,为全县已挂牌古树投保“财产损失险”和“公众责任险”合计2640万元;建立“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和“林长+法院院长”协作工作机制,2019年,县林业局与县法院共同为300棵古树名木落实了监管单位、管护人及电话号码,加挂“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牌。同时,由市林业局牵头与蚂蚁集团共同启动的“2023年福州古树名木保护公益支持项目”,为全市100株古树名木提供健康巡护,其中我县古树20株。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推动古树名木资源动态化管理,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开展古树微公园建设及古树复壮工作等,使古树名木永葆青春、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