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工资无小事 暖心调解助“薪”安
内容更新时间:2025-03-21 07:53:04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枫 通讯员 魏丽冰
工人向县人社局赠送锦旗以表感谢。县人社局供图
本报讯 2024年11月29日,一名来自江西省上饶市的农民工小朱(化名)向县人社局反映,他在当地某在建项目务工时遭遇了欠薪问题,引起县人社局的重视。
2024年8月,小朱与两名老乡经工头介绍,到闽侯县某工地从事水磨钻孔工作。双方口头约定工作三天,劳务费用合计3000元,工头承诺完工后立即结算。
然而,小朱等人按时完工后,工头却以项目部未拨付工程款为由多次推脱,迟迟未支付报酬。期间,小朱多次与工头交涉无果,还因介绍两位老乡务工而被追讨2000元工钱。由于手头拮据,小朱无力垫付,陷入两难境地。无奈之下,小朱尝试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县人社局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监察员经与小朱沟通了解到,因系熟人介绍务工,小朱与工头之间未签订书面合同,也未进行实名制考勤,且工头曾签字确认的“欠条”也被工头收回,仅剩与工头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维权难度较大。尽管如此,监察员仍积极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并向小朱普及了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及务工注意事项。
在后来的几天里,监察员多次联系项目负责人和工头,但项目负责人认为该纠纷系工头私自雇佣所致,应由工头支付报酬,拒绝介入协调;工头则以“项目部未支付工程款”为由推脱责任。面对僵局,监察员向项目负责人和工头耐心解读《劳动法》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阐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经过连日沟通协调,工头态度逐渐软化,最终于12月5日通过微信向小朱支付了3000元劳动报酬。
从问题反映到解决,县人社局仅用不到一周时间,便迅速化解了这起欠薪纠纷,赢得了小朱的衷心感谢和高度赞许。小朱表示:“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感谢县人社局的帮助!”
“长期以来,农民工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书面合同等问题,在遭遇欠薪时往往面临举证难、维权难等困境。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欠薪问题的有效途径,降低农民工讨薪成本,用实际行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县人社局的积极作为,不仅解决了小朱的燃眉之急,也为维护全县劳动用工环境的和谐稳定树立了典范。2024年,县人社局共办理8030件群众诉求,为650名农民工成功追薪682.59万元。未来,县人社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