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烂漫桃花 探寻乡村新韵

内容更新时间:2025-02-28 08:04:01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 陈堡

       本报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让无数人记住了安徽宣城桃花潭这个美丽的地方,可你是否知道在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其实也有一个桃花潭,这里虽然不及宣城桃花潭那般闻名遐迩,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桃田村的桃花潭位于桃田村龙山脚下,78年前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的重要会议——龙山会议就在这座龙山上召开。而这个桃花潭也不是自古有之,而是桃田村依托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精心打造的文旅景点。这里过去曾经是一个闲置的池塘,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桃田村对其进行改造,不仅赋予了它诗意的名字,还在周边种植了200多株桃树。

       如今,在春风的轻抚下,一朵朵桃树纷纷吐露芳华。漫步在桃花潭边,花香沁人心脾,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眼下,距离桃花全部盛开还有十余天,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分外惹人怜爱,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花期盛景充满期待。” 游客李女士笑着说。

       除了在春风吹拂下朵朵盛开的桃花,桃田村桃花潭景点最大的特色,莫过于这里是通往龙山会议纪念馆的龙山步道的起点。山间的龙山步道犹如一条缎带,将龙山会议的由来、龙山会议牺牲烈士简介以及沿线村庄的一些果园、自然景观等资源“串珠成链”,让游客在约半小时的登山旅途中可以接受红色熏陶,感受桃田村的人文魅力。步道终点就是著名的龙山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前桃田人也种下了一株株美丽的桃树,盛开的桃花将纪念馆点缀得春意盎然。

       据介绍,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桃田村在桃花潭周边、村主干道两侧、龙山会议纪念馆周边等地种下千余株桃树,为什么桃田人会如此热衷于种桃树呢?这还得从桃田村的由来说起。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就种植有几百棵桃树。福州城里的百姓常来此砍柴,发现这里桃花鲜艳,木材适合煮锅边糊,回到城内便口口相传,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探访谋生。后来,文人游客也纷至沓来,他们赏花、品桃,把美味的桃子带回城里馈赠亲友,桃田村的桃花、桃子慢慢在福州城有了名气。而桃田村的“田”同样饱含着村民的奋斗史。早期,这里的村民以刘姓和阮姓为主,他们从浙江、河南迁移而来,经过勤劳垦荒,将农田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460亩,这些农田种植着多种作物,不仅养活了本村人,丰收时还能对外售卖。

       “1958年,桃田村从桐口村划出独立成村,鉴于桃花的名气和村里大量的农田,村名便定为桃田村并沿用至今。”曾担任过多年桃田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支书刘长记说。

       除了桃花潭和龙山会议纪念馆,桃田村还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村里有瀑布、关刀塘等自然景观,村口不远处还留存着1300多级古驿道的石台阶。

       “桃田村距离福州市区近,坐地铁仅需10分钟,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未来,我们想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穿村而过的桐口溪两边进行生态修复并种植桃树,将之与龙山会议纪念馆串联起来,打造成为福州近郊一日游项目的标杆。”采访中,桃田村党支部书记林秀芳向记者描绘了村里未来的发展蓝图。

       从一个因桃花和农田闻名的小村落,到如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桃田村正以独特的方式绽放光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乡村振兴项目的持续推进,桃田村将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让桃花经济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书写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