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湘妹子 “卿”心为老人

内容更新时间:2025-02-21 07:59:25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

三个湘妹子  “卿”心为老人

卿华云(左)给老人做艾灸理疗,卿琴云(右)陪老人聊天解闷。林若野 摄

三个湘妹子  “卿”心为老人

左起:卿华云、卿玉云、卿琴云。林若野 摄

       在廷坪乡焦溪村一间农舍中,39岁的卿琴云正专注地为老人施灸。结束后,她又细心地帮老人修剪指甲、清扫屋子,举手投足间满是熟练。来自湖南的卿琴云,和姐姐卿华云、妹妹卿玉云,已累计为当地365位老人提供超2000次居家养老服务,她们的善举,温暖着大山里每一位留守老人的心。

深山照护  始于初心

       廷坪乡地处福州市闽侯县偏远山区,距县城100多公里,山路蜿蜒曲折。这里的村落星星点点地分布在群山之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拼,4000多名常住居民基本都是老人。2018年起,闽侯县为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出资引入专业第三方运营企业,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

       卿琴云是三姐妹中率先投身这一行业的。远嫁闽侯大湖乡的她,对村里留守老人的艰难生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偶然得知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闽侯青鸟软通)招聘乡村照护员,她心想:“能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是好事,试试也无妨。”参加上岗培训结业后,她便成了一名照护员,负责廷坪乡石洋村、石井村、曹地村、焦溪村的留守、孤寡老人的照护工作。

       由于服务对象住得分散,山路又难走。每天,卿琴云都要早早安排好家事,背起工具包,骑着摩托车出发前往服务对象家中,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超3小时。焦溪村76岁的低保户陈奶奶,晚年痛失爱子,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多次拒绝照护员上门。卿琴云知道后,坚持每天上门陪她聊天,为她清理卫生、做家务,一点点打开了老人的心扉。“她就跟我亲闺女似的,我天天盼着她来!”现在每次见到卿琴云,陈奶奶脸上都笑开了花。

       “我们根据老人需求上门,时间不固定,像理发、剪指甲、做家务这些都是常事。一开始,如陈奶奶这样的老人也不少,他们都不太愿意跟我交流,但相处久了,他们慢慢信任我,我也真正走进了他们心里。”卿琴云感慨地说,老人的信赖让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情暖留守  胜似亲人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应该叫上在闽侯县的姐姐、妹妹,我们一起帮助廷坪乡的留守老人。”在适应了工作后,卿琴云想起了同样嫁到闽侯的姐姐卿华云、妹妹卿玉云,推荐他们加入县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

       今年48岁的卿华云性格沉稳,成为照护员后,通过一次次上门服务,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老人大多不会用电子产品,平日里只能与花草、猫狗相伴,内心十分孤独,极度渴望关爱。

       “有次我服务结束,老人非要留我吃饭。在我婉拒后,他坚持从锅里拿出一罐热好的花生牛奶,让我路上喝。”回忆起此前的场景,卿华云满是感动,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依伯,您也坐,我核对下信息就开始。”“不着急,你们慢慢来。”……临近中午,卿华云和卿琴云来到焦溪村李昌来老人家中。78岁的李昌来热情招呼她们坐下,同她们来闲聊起来,气氛就像父女般融洽;而此时,卿玉云正在重残孤寡老人陈时郎家中清理灶台。像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在姐妹三人每天的生活中。

       “真正接触这些老人后,我发现这份工作没那么难,专业培训也让我面对老人的质疑时更有底气。他们就像家人一样,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卿玉云笑着说道。

爱不止步  坚定前行

       当记者问到从事这份工作印象最深的事,卿氏三姐妹最先想到的,都是那些温暖的瞬间。

       “山路弯道多,村子又分散,每天平均要跑两三个村。夏天山里天气变化快,遇到雷阵雨,连躲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即便困难重重,卿玉云却毫无怨言,“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坚持,努力把每件事做好。做照护员这段时间,我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三姐妹的父母远在湖南老家,虽然不能享受女儿们在身边尽孝的天伦之乐,但十分支持她们的工作。村里的老人从最初的质疑,到如今敞开心扉接纳她们,这种转变也让三姐妹倍感欣慰。

       “我们现在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作为乡村照护员,我们打心底感到骄傲。只要老人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采访中,三姐妹都如是说道。

       在这条充满爱的道路上,卿氏三姐妹相互扶持,交流经验、分享喜悦。谁受了委屈,另外两人就会安慰开导,最后大家相视一笑,因为她们深知,只要服务对象开心,这份工作就有意义。她们的言行,如大山一般质朴,却满含深情,时刻温暖着山区老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