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 留住绿色

内容更新时间:2025-02-07 07:58:02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 陈堡

“口袋”公园  留住绿色

俯瞰古榕树微公园。陈堡 摄

“口袋”公园  留住绿色

公园内自然形成的木拱门。林若野 摄

       本报讯 名木古树是自然界的宝贵遗产,也是城乡变迁与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在白沙镇大目溪村,有一处精心打造的,以古树为核心元素的“口袋”公园——大目溪村古榕树微公园,它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更承载了人们对乡愁的绿色记忆。

       走进大目溪村古榕树微公园,一棵棵历经百年以上风雨仍傲然挺立的古榕树,为村民和游人提供了一片片宁静与绿色。公园以6株古榕树为核心,沿溪而建,步道全长约2.2公里,起点、终点皆为处于村委会旁的翠榕亭。

       公园设计颇有巧思,在其中的一处中心的,一株小叶榕“荫蔽”村内的旧码头,延长而出的树根自然生成了一处“木拱门”,再辅以“散落”各处的石凳、雕塑等,不但便于人们休憩交流,又巧妙融入自然景观中,让大家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打卡点”。

       “我家就在村里,每天都看到这么漂亮的公园,让人心情都十分愉悦!天气好的时候,有很多村民都会来公园下棋,也有不少家长会带着小朋友来玩耍。”77岁的村民张由老伯对古榕树微公园赞不绝口。

       白沙镇大目溪村历来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村内有挂牌保护的古树10棵。其中,二级古树4株,平均树龄390年;三级古树6株,平均树龄 137 年。这处古榕树微公园的6株核心古榕中,就“包揽”了村内所有的二级古树。

       “最初,我们建设公园主要是为了保护村内的古树。”大目溪村党支部副书记范体水说。之前,由于经过数百年的冲刷,大目溪村内的不少沿溪古树根系都被冲烂,一些古榕的根系也因为太过突出急需修剪。2015年,村里利用美丽乡村等相关经费开始了护岸整治、抬高,有效保护了沿溪古榕树,同时,他们还一并修建了翠榕庭、石凳、步道等设施,将沿溪两岸变成了村内人休憩的好去处。

       “2020年,我们村获得‘省级森林村庄’荣誉称号。2021年,市林业局下拨了补助资金8万元,我们将之全部投入到公园建设中,最终建成了这处古榕树微公园。”范体水说。如今,古榕树微公园已成为村民日常休闲、散步的绝佳场所,每到清晨、傍晚,大家相约来到这里,与古树相伴,呼吸清新空气。

       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古树公园,不仅能有效保护珍贵乡土古树资源、传承乡村历史文脉,还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村民的生活日常,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闽侯县共有白沙镇大目溪村、大湖乡东姚村、南通镇建南村、鸿尾乡大罕村、洋里乡绅带村、廷坪乡汶合村、洋里乡洋头村、荆溪镇六垱村、青口镇东台村等9处古树公园。下一阶段,县林业局将继续争取资金支持,用于古树的保护、活化利用,希望可以建设更多的古树微公园,留住乡愁,也让百姓共享这项绿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