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防巡网 涵养沙洲绿
内容更新时间:2025-01-17 08:12:41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舒凡
水上派出所民警通过无人机进行巡检。县公安局供图
悠悠闽江水,绵绵闽江岸。闽侯地处闽江下游,县域内有闽江63公里干流、28公里支流以及大量内河、岸滩、港汊,辖区内水域广、监管难度大,闽侯县如何拨开采砂盗砂乱象,“治”出岸绿水清好风光?
近年来,闽侯县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与效益并举”的原则,探索出一条由“乱”而“治”的河砂监管道路。2024年来,成功打掉非法盗采河砂团伙3个,抓获涉案人员37人、非法吸砂船3艘,查封5个非法矿场,斩断了在闽江非法盗采砂石的利益链,有力保护了闽江砂石资源。
科技赋能
织密河道采砂安全防线
闽江水穿境而过,在闽侯县白沙镇大目埕村留下一片县域内最大的沙洲,这里沙滩洁白、水草丰茂、景色宜人,已成为市民游客寄情山水的不二去处……如今在大目埕村展开的绿色画卷,离不开闽侯县多年来对非法盗砂的严厉打击。
上个世纪90年代,闽江两岸盗采河砂猖獗,造成河床下切、海水倒灌、河床生态脆弱。大目埕村沙洲因过度采砂,面积缩减700亩,还发生果园崩塌、滑坡的现象。近年来,闽侯县通过科技赋能,织密巡防网络,筑牢闽江水生态保护屏障。在闽侯县高压打击非法盗砂的态势下,大目埕村沙洲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我们建立闽侯县公安局岸江融合治理中心,通过配备无人机、为沿江视频监控补点补盲,开展‘警力4G巡逻+视频平面巡查+无人机高空巡检’,把关键水域纳入高频巡查范围;并通过多维智能感知、多网系统联动、多种算法协同等,构建不同业务场景预警模型,主动发现风险隐患。”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所长林智表示。
24小时巡查、GPS定位监控、设立7个视频点、在运砂必经航道安排执法艇定点核查……闽侯县还编织监管“密网”,执法从“严”、巡查从“细”,让涉砂违法分子无处遁形。“我们不定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县境内闽江南港、乌龙江、大樟溪的等采运砂重点水域开展昼夜不停班巡查工作。”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闽侯,这道“安全防线”正如蚌壳守护闽江,涵养珍珠般的“绿色沙洲”。
多方联动
形成合力打击非法采砂
“非法采砂人员为牟取暴利、逃避打击,昼伏夜出,互相勾结,无所不用其极,给执法查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也对生态环境、水上航行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林智介绍,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负责维护闽江流域闽侯段水面治安管理,打击非法盗采河砂行为等。
2024年6月17日晚11点半,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伙人正在乌龙江湾边水域盗采河砂。“黑夜、降雨、大雾等要素成了非法采砂活动的‘掩护’,也为执法人员开展行动提供了‘天时’之利。”据当时出警的水上派出所民警吴剑文回忆,这波狡猾的盗砂团伙还试图通过篡改疏浚单上的通航时间来掩盖违法行为,但拙劣的伎俩终被拆穿。
面对狡猾的不法分子,闽侯县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近年来,闽侯县将公安、水利等六部门联合起来,协同执法,互通情报、共享线索,配备执法艇4艘、公安快艇1艘、执法车1部,先后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打击整治三霸六黑等专项行动。
“我们联动水政部门、渔政部门、海事部门等4个水上执法单位,建立‘河长+警长’联动机制,动员镇村干部和群众防治力量,打击‘砂霸’、构建治砂共建新格局。”林智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破获非法采矿案16起,刑事处理149人,涉砂警情从200余件下降到个位数,有效遏制了我县水域非法采砂乱象。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配合,凝聚社会力量,加大对闽江流域涉水涉河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筑牢闽江生态环境安全防线,让闽江畔‘水更清’‘岸更绿’。”林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