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谦镇琯前村发现宋代古井

内容更新时间:2025-01-10 08:03:55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舒凡 邓一飞

祥谦镇琯前村发现宋代古井

省考古专家来到琯前村进行深入考察。陈舒凡 摄

       本报讯 近日,祥谦镇琯前村村民林宇锦在自家的祖宅后院有了一个意外发现——一口常年废弃的古井上竟有刻字。据文史专家初步确认,这口古井有千年历史。

       “这口井一直在我家祖宅后院,以前大家都没留意井上的坑坑洼洼其实是刻字。最近我回家,偶然发现井圈上隐约有‘庆元丁巳年重修’字样,就赶紧联系了相关历史专家。”林宇锦表示。

       得知消息后,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原省昙石山博物馆馆长欧潭生等多位省考古专家迅速赶到琯前村进行深入考察。古井藏在狭长的小巷之间,从一侧望去,古井、小巷和远方的五虎山形成一道绝佳的风景线。抵达现场后,专家们立刻被古井的外观所吸引。

       “井上的部分文字模糊难辨,一开始我们在‘天圣三年’和‘天鉴三年’之间犹豫,后来,《闽都考古录》的作者黄荣春和鳌峰坊文旅公司董事长李宝惠一致认为是‘天圣三年’,我们才确定下来。”欧潭生表示,通过翻阅《闽都考古录》中的闽侯宋代水井条文,他们发现这口古井未被收录其中。初步判断,这口古井建造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南宋庆元丁巳年(1197)重修,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口古井呈现八角形状,井圈刻有“福州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立,庆元丁巳年(1197年)重修”字样,井口上还有人工凿出的28个圆坑。

       初步确认年代后,专家们陷入了新的疑问,井口上人工凿出28个圆坑是做什么用的?

       “我认为民间信仰中树有树神、河有河神,井有井神。为了祭拜井神,在井口沿凿出二十八宿的圆坑,堆沙或者团泥插香、或者熔蜡插烛,初一十五便于祭祀。历经千年的井水养育了本村的子子孙孙平安健康、人丁兴旺、幸福绵长!”欧潭生表示。

       据了解,福州市古井众多,像汶石宋井、斗门宋井等,都有着近千年历史。此次琯前村古井的发现,有望为福州市古井家族再添新成员,对于闽都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表示,后续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若能确定这口古井的历史价值,将对五虎山地区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和保护开发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