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献良策 砥砺前行谱新篇

内容更新时间:2025-01-03 07:55:30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秋霞

        本报讯  1月2日,出席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带着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怀揣着对我县发展的深切关怀,就我县《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以及县法院、县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谋划全局,是一份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高质量报告。大家纷纷表示,要围绕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合力攻坚,不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到,大学城片区要突出校地联动,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打造产学研一体发展的创新高地、福州智谷。作为大学城高校的一份子,我感受到了闽侯县对政校企三方合作工作的重视,倍感振奋。”县政协委员陈栩说,他建议政府应搭建政校企三方沟通平台,凝聚合力,更好地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以及合作发展,推进产教融合,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闽侯,更多高校人才留在闽侯,为闽侯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就如何发挥好福州大学城驻地优势,县政协委员林丽建议,建设创新型服务队伍,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服务优化,提升孵化器平台、促进科技金融支持、实施技术招商,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高地。

       在文化界别的讨论中,县政协委员吴晟认为,闽侯是千年古县、八闽首邑,有着历史和地理的双重优势,要让身边文化被重新看见,让历史更好地参与当代的发言,应更加重视现代传媒,借助影视作品等动态的传媒艺术,通过挖掘、演绎原生态的闽侯乡土故事,提炼乡土文化个性。同时,发挥传统媒介功能,通过邀请知名作家深入闽侯观察和体验,撰写《闽侯乡土散文卷》等,扩大文化影响力,让大家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从而推动闽侯乡土精神的传承、建设和弘扬。

       “将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项目与打造特色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能为乡村建设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农工党党员余丽芬如是说。她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培育非遗文化传承;同时,深入挖掘非遗文化项目的特色和潜力,创新传播方式,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推动非遗文化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  

       提及乡村振兴,2024年,廷坪乡开设“Hi廷坪”文旅账号,干部群众化身为演员,通过直播、拍摄创意短视频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了廷坪的美丽风光、特色农产品和淳朴民风,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全新路径。“‘Hi廷坪’的热度,证明了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县政协委员徐辉建议整合资源,网罗各类型新媒体人才,利用新媒体工具持续宣传、擦亮“闽侯好物”金字招牌,讲好侯官文化、闽侯故事。同时,加强配套补齐短板,发挥好“三老二小”作用,即利用“老天爷”赋予的生态瑰宝、“老祖先”留下的文化宝藏以及“老百姓”的群众路线,结合“小年轻”的创造力和“小视频”的传播力,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全方位推介闽侯、营销闽侯。

       “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个闽侯人,我充满了幸福感和安全感。”县政协委员程超男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实现社区托育点(亲子小屋)乡镇(街道)全覆盖”的观点她深深表赞同。建议闽侯县推动“幼儿园+托育服务”一体化办学,将普惠托育服务作为基础性民生工程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五虎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地。“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完善五虎山基础配套建设,融入福州全域旅游,同时深入挖掘五虎山文化,不断扩大知名度,着力打造五虎山城市‘生态会客厅’,使之成为展示闽侯乃至福州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县政协委员杨春霖表示。